一個星海玩家,進入了一顆行星,這意味著什么?
意味著一只兔子,進入了澳洲大陸!
雖然四和星和五致星不一樣。
五致星圓周文明進入星海后建造的星球,因此防御系統建到了大氣層外,為了防御來自星空的敵人,內部都是不設防的。
四和星內部則還有大量舊時代的軍隊,飛機之類的東西。
但這種防備,面對太空力量的攻擊,有多少戰斗力可想而知。
帝俊號雖然小,但也是正兒八經的宇宙戰艦呢!
當然,秦悅沒想著剛,萬一這幫人喪心病狂,把電磁炮什么的放在星球上當防御武器,那不就尷尬了。
秦悅在空中沒多停留,直接進入海中。
如果是無主的行星,那陸地礦產自然想怎么挖怎么挖。
但如果是有主的,最好采礦的地方,就變成了海洋。
這種地方低級文明沒能力開采,高級文明懶得開采,十有八九都能挖出來點東西。
秦悅都沒多費勁兒,就找到了成片的金屬結核礦床。
接下來,就是老本行了。
采礦,建造。
這次要建造的東西不多,仿生學探測器,一般都是海鷗,天鵝這樣的鳥類,當然四和星上沒有海鷗天鵝,秦悅抓了幾只本地的鳥類研究了一番。
嗯,味道還不錯。
然后就是四處撒網,搜索星門在哪兒。
一個遺跡是否被攻略的標準,就是星門是否被占領。
有了這個星門,就可以隨時隨地進入遺跡。
沒有星門,就只能通過來時的金字塔進入,還得等那個漫長的充能期。
“我記得紀錄片里寫的,是在一個山谷中,但是我已經被騙了很多次了...”秦悅摸著下巴,感覺還是可以再相信它一次。
他開始著重搜搜各處山脈。
以前地球人到了一個星球上,還喜歡給山脈取名字,官方都很熱衷這個。
畢竟取了名字,就相當于有了正統,所謂自古以來,就是這個。
不過隨著進入的行星越來越多,發現的山脈也越來越多,后來國家就不在意了,山脈什么的,起名也行,不起名也無所謂。
到后面,除非是意義重大的山,否則一般都是用行星名+編號的方式命名的。
也會開放給民眾,比如你出個20塊錢,這個山就以你的名字命名。
或者民眾自己取名,上報,只要沒人和你搶,那名字大概率就是你的。
要是有人搶,那就只能競價了。
如果這個行星以前有文明,這個文明又為這個山起過名字了,那地球還會沿用這些名字,也算是尊重土著文化。
當然也有例外,比如地球和這個土著仇深似海,我就不用你的名字,我就要讓你的文化在宇宙中消亡。
但這種情況出現的次數很少,一般都是昂撒白人組織干的。
圓周文明是個文明,自然都給自己的山起過名字了,這些山根據發現時間的不同,起名方式也不一樣。
比如最早期是用形狀來命名,長得像樹,叫樹山。
長得像虎,叫虎山。
長得像羊,叫羊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