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上午,由于中日雙方在泗塘河隔著戰壕對峙,一時之間倒是也算平靜。
趁著戰斗的間隙,上海市民的慰問團送來了慰問品,其中還有一些膽量較大的上海大學的學生。
看著第一次目睹戰場慘烈的情形,臉色蒼白的學生們,周衛國忽然生出許多感慨。
仿佛就在昨日,他還和陳怡,張楚,田靜一道,在青云路陣地慰問陳營長他們。
這轉眼的工夫,竟是輪到自己被這些學生們慰問了。
面對學生們有些幼稚的問題,周衛國耐心地一一解答。
學生們在離開時,從不少將士們口中聽聞了戰車營周營長一路勝仗,打得小鬼子哭爹喊娘的英雄事跡。
再望向周衛國的目光,無不是滿心的欽佩。
張治中離開之后,指揮部傳來了命令。
讓戰車營以及戰車營配屬步兵營退出泗塘河陣地,在后方陣地等待指揮部下一步命令。
周衛國估計,這是老師張治中對戰車部隊的變相保護。
畢竟泗塘河戰線的作戰戰車部隊已經發揮了最大的作用,將戰線一路推到日軍的主陣地。
接下來塹壕式的陣地戰,坦克部隊派不上更多的用場。
若是繼續留在泗塘河,非但沒有太大的作用,一旦引得日軍空軍的注意,以泗塘河周圍一帶空曠的地勢,敵軍轟炸機若是前來,周衛國的戰車部隊怕是就要毀于一旦了。
念及于此,周衛國坦然地接受了指揮部后撤的命令。
周衛國率領部隊撤到后方陣地之后不久,這日上午,忽然有一個團的人馬抵達,偏偏還沒有團長,說是上面下了命令,補充給戰車部隊的協同步兵團。
周衛國頓時大喜過望,心中猜測應該是杜聿明從中做了工作。
結果這一個步兵團隊伍里居然連排長都沒有找到幾個。
有的說是八十七師的隊伍,還有的說是八十八師,或者是三十六師的隊伍。
如果是這樣也就算了,更夸張的是隊伍里有八成都是新兵。
據說是各個部隊傷亡慘重,上面決定擴招一批新兵,上海市附近的青壯聽聞此消息,從四面八方趕赴戰場。
當真是國家有難,四面馳援!
再加上一些編制徹底被打殘的部隊,實在沒有重組的必要,就把隊伍的老兵一同送了過來。
所以此刻站在周衛國面前的這支步兵團,實際上就是一鍋大雜燴,什么情況的都有。
聽聞消息趕過來的方勝利也是一臉懵,緊接著郁悶道:“衛國,上面到底什么意思?現在戰事緊急,就這樣一支亂七八糟的隊伍送過來,如何拉出去作戰?搞不好還會拖累咱們整體的戰斗力,得不償失。”
方勝利說自是實情,也正是這個原因,當裝甲兵團團長杜聿明提議把這個湊出來的大雜團交給周衛國的時候,指揮部的軍官們沒有不同意的。
杜聿明倒是對周衛國自信得很,聽說原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