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的大雜團放在別的軍官手上,當炮灰都夠嗆,可如果交給周衛國,我想要不了多久,這支隊伍就能形成令所有人刮目相看的戰斗力。
得知此事的周衛國也是一臉無奈,只能說杜聿明太瞧得起他了。
但事實已經如此,司令部的任命很快就下來了,周衛國被任命為大雜團團長,并兼任戰車營營長。
方勝利任副團長。
緊接著這支隊伍遇到的第一個難題,竟是番號的問題。
原因是這支隊伍里有八十七師的,也有三十六師的,還有八十八師的。
那這個團的番號到底應該歸屬于哪個師呢?
幾個師的旅長們竟是沒有樂意開口的。
最終總司令張治中無奈下令:這個團就隸屬于第九集團軍獨立團,協同戰車營的一切作戰任務。
如此事情才算是得到了解決,皆大歡喜!
烏合之眾要想迅速提起戰斗力,自然需要大量的訓練,第一天上午,周衛國讓方勝利去給團里的戰士們摸了摸底。
出來的結果令周衛國與方勝利一同苦笑起來。
全團將近一千五百號人,除了那兩成老兵至少上過戰場摸過槍之外,其他清一色的新兵蛋子們連槍都沒有摸過。
更有甚者是從大后方的四川省跑過來的,據說連槍響都沒有聽過。
對此周衛國也只能寬慰方勝利道:這樣才更顯愛國情懷不是,川人果然都是好樣的!
至于獨立團最終的訓練問題,其實在這個大雜團出現的時候,周衛國心底的某根弦便被觸動了。
很明顯,這個團現在基本上可以說毫無戰斗力,稱之為烏合之眾都算是抬舉。
偏偏又是在緊張的戰事之中,敵人絕不可能給獨立團戰士們充足的時間去訓練和成長。
所以獨立團的戰士們必須要在最短的時間內成長起來。
否則一旦上級有了命令,獨立團被強行投入戰斗,以這些新兵們對戰爭的意識,傷亡定是難以避免。
而這一切的條件,不是正符合周衛國在德國柏林軍事學院,從德國步兵師師長奧雷德手中學來的“強兵速成理念”嗎?
關于這強兵速成的理論與手冊,其實周衛國一直在寫。
只是因為在戰前訓練戰車營經常被耽擱,直到現在戰爭爆發,也只是寫了不到三分之一。
現在看來把理論手稿寫出來是沒有時間了,不如直接投入實踐環節。
就拿這獨立團的訓練為實驗,看看奧雷德推崇備至的強兵速成理論,究竟有何過人之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