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鎮、虎頭山與清源縣組成的三角形防御體系,可不是那么好對付的。
從地圖上來看,清源縣、平鎮與虎頭山共同組成一個大的三角形,日軍大本營萊陽縣城處于平鎮與虎頭山根據地連線的左翼,清源縣實際上是離萊陽縣城最遠的一個點,作為三角形防御體系,舍近而攻遠,對于日軍來說,決不是最正確的戰術。
當然,近衛文的胃口很大,在他看來,要攻破這三處中國軍隊形成的三角形防御體系,與其一點一點的用戰術攻破,倒不如三點同時攻取,直接借助絕對的優勢兵力和武力,將這三處根據地同時摧毀。
這也是比較穩妥的戰術,以防三處根椐地彼此支援,聯合作戰。
前提是,近衛文手底下有足夠的兵力。
而現在,近衛文是很有底氣的,他手中握有的兵力已經達到同時摧毀對手三角形防御體系的程度。
這就要說一說近衛文手中兵力的變化了。
在華北日軍沒有增援萊陽之前,近衛文手頭還有將近兩個大隊的兵力,也就是兩千左右的兵力。
這里是不包括偽軍的,在周衛國大力發展偽軍敵工部之后,近衛文已經越來越不信任偽軍,甚至不把偽軍計算在作戰兵力范圍之內。
后續華北日軍在得知萊陽地區八路軍與國軍猖獗之后,大力支持近衛文,給近衛文增援的兵力甚至接近一支滿編旅團。
而且是華北常駐日軍的精銳部隊。
華北日軍這次也是下了血本,決定幫助近衛文一舉蕩平萊陽周邊的八路軍與國軍之后,再借助這股大勝的勢頭,掀起一場針對整個華北的規模性大掃蕩,以反擊華北八路軍不久之前展開的破襲大戰。
也就是說,近衛文此時此刻,手頭的日軍精銳兵力甚至已經過萬。
而他的對手有多少兵力呢?
先說平鎮根據地,經過周衛國的大力發展,目前全部作戰人員有將近三千人。
當然,這是主要精銳戰力部隊的兵力,若是再加上平鎮自愿參與作戰的民兵,兵力上還會有不小的提升。
只是這些民兵,無論是裝備還是戰斗力上,恐怕都不會被日軍精銳放在眼中。
至于虎頭山根據地,經過這小半年的發展,也有將近兩千兵力,不過用邱明的話說,虎頭山全民皆兵,兵力何止過萬?
最后是清源警備旅,盡管經過日軍這次的突然突襲,折損了大半個團的兵力,清源警備旅的兵力依舊最為雄厚,有接近四千人馬。
三處根據地加在一塊兒貌似也不少。
兵力上甚至與日軍相近。
可你得知道,日軍精銳無論是在裝備還是在戰斗力上,都是要勝過同時期的中國軍隊的。
這一點,周衛國率領的隊伍和虎頭山八路軍獨立團要好不少,就算裝備和兵員素質未必比得過鬼子,至少戰斗意志在那兒擺著。
但清源警備旅的國軍就不好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