漸漸地,很多人也開始發現了,這個項目,有點兒變味。
畢竟,想要進五百強,就得提升營業額。
提升營業額,有幾種方法,開源節流是最簡單的。
研發那么費錢的玩意,先省了。
銷售這帶來錢的好事兒,趕緊加碼。
大家都一窩蜂跑去賣貨,專注搞研發的越來越少。
很多報紙上,不少專家開始擔心。
為了打消眾人的這種疑慮,有些企業趕緊宣布有研發,只是,他們的研發部不再設在國內。
比如說倭國,比如說東南亞其他國家。
他們的理由也非常直接國外有著發展科技的天然優勢,而且剛被金融風暴襲擊,國外資源更豐富,價格更便宜。
這個說法,倒真的忽悠到了一大片受眾人群。
這些企業的產品銷量,也果然如他們所愿,一漲再漲。
但是,陸懷安卻察覺到了這其中的問題“他們完全沒有將重心放在產品上了。”
全都在關注產品之外的事情。
比如說廣告,比如說銷量,比如說名氣。
有些企業甚至覺得,自己應該走新安集團的路線。
多元化、多產業,實業與科技的“混業經營”。
當然,他們覺得自己還可以加個金融。
“不知道為什么,陸懷安從來不搞金融的。”
這確實是事實,對于許經業搞金融,陸懷安只是適時地指點一下,但是自己是從來不沾染金融的。
他覺得,賺過了快錢,就會對賺慢錢沒什么耐心了。
所以他寧可放棄這一相關的業務,也不去沾染。
以免后勁不足,容易把集團給拖垮。
但是,這些企業,太想要營業額。
不管什么途徑,能算入營業額的,他們都想嘗試一下。
“但是他的路線他既然可以做大做強,我們肯定也可以。”
很多企業都決心向新安集團學習他們的多產業經營化。
什么都要有,什么都想抓。
甚至還有人給陸懷安打電話,誠心邀請他一起來賺錢。
陸懷安平靜地拒絕了“抱歉,我不想成為世界五百強。”
漸漸地,這些企業的路線,陸懷安也看出不對頭。
太急功近利了。
他們太想發展了,導致根基完全不穩。
有些企業轟轟烈烈,開展新業務,做個月,后勁不足,資金鏈斷裂,從此消失了。
有些企業底子稍微厚一點,他們便打起了別的主意。
許經業給陸懷安打了個電話,都憂心忡忡“這邊不少企業往銀行貸款,說是要搞科技開發,但其實”
貸下來的款項,全都拿去炒股票、炒期貨、搞房地產了。
根本沒有人老實搞研發。
陸懷安嘆了口氣,倒不算意外“這也正常。”
畢竟,在他們眼里,新安集團這樣長期給研發部輸血,簡直與傻子無異。
他們要賺的是快錢,是舒服的錢。
可是,這些企業都這樣了,還不滿足。
比如說一個五達公司,他們申請的研發經費,足足有兩個多億。
五達公司里面的很多員工,都只會技術,不懂金融。
然后就有個人鉆了空子,拿公司的錢財去搞國債。
獲得了三億元的盈利,但是這錢他沒拿去還給公司,而是自己揮霍了。
公司高層查出來后,甚至還不敢直接報警逮捕他,哄著勸著他把錢拿出來。
再不濟,也說清楚這錢到底花哪去了。
可是,這員工不肯,他覺得這錢是自己賺的,不是公司的。
本金什么本金。
陸懷安從報紙上看到之后,都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眼睛“這,五達里邊沒人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