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也只是稍微好一點而已,被蠻族所統治的他們,不但要做最累的活,還要吃最少的飯,不管他們之前是什么身份,在此刻,統統淪為了二等人。
蠻族的人,稍有不如意,便會對他們拳腳相交,甚至有些人被打死也是屢見不鮮的事情。
畢竟,兀良合只說了不許隨意殺戮,并沒說不能殺戮,一般殺了之后,只要事情不是很嚴重,那也不會有人去管的。
至于說反抗,這些衛國的武者也不是沒有試過,但是那些反抗的武者,很快就會被大軍被剿滅,而且對于那些反抗的武者,蠻族還才采取了連坐制度,也就是一村只要有一個反抗的,那就直接屠了整個村。
如此一來,反抗不僅沒有絲毫效果,反而還會連累鄉親,在幾次反抗被血腥的鎮壓之后,再也沒人敢輕易反抗了。
不過曾在大周深造過的兀良合,知道只憑他們蠻族這幾十萬人,是怎么也統治不了衛國的,所以他將那些衛國的人身份分為三等,并且給他們留下了晉升的渠道。
只要為他們蠻族做事,就能得到晉升,如此一來,有活路的衛國人,反抗力度自然會小很多。
而且在之前有些一直過的不如意的衛國人,在走投無路的情況下,也有很大的概率投靠他們蠻族,這對于兀良合來說,實在是一舉多得事情。
隨著兀良合逐漸向外擴張,蠻族突然出現在衛國腹地的消息,最終還是傳了出去,此事一出,整個衛國朝堂頓時嘩然。
只是在這個時候,衛國的朝堂卻產生了分歧,一些守成的官員認為蠻族實力驚人,如今情況未明,衛國不應該冒進,應該讓軍隊固守在京平關,先保住京平關以南疆域不失,然后等大軍調集完畢之后,再揮軍北上,討伐滿蠻族。
然而另一派則認為,無盡黑漠難以跨越,蠻族就算能跨越也必定是損失慘重,而且說不定蠻族來的只是一小股軍隊,只是出其不意才拿下了半個隴北郡,根本不需要等待大軍,應該直接讓京平關的駐軍過去,剿滅這些蠻族。
兩方勢力,彼此之間爭執不下,保守派說激進派太過冒進,一個不好,便會葬送整個衛國。
而激進派則說保守派尸位素餐,絲毫不顧及隴北郡百姓的安危。
然而,兩方勢力雖然口號都很冠冕堂皇,但實際上卻只是皇黨跟相黨的爭執。
衛國的老皇帝去世的早,臨死前他任命了三位顧命大臣,協助小皇帝處理朝政,如今小皇帝也逐漸長大了,想要收回手中的權力,然而他太過年輕,而且心性太差,跟年輕時候的莫自在也不逞多讓。
這樣一來,以左相為首的三位顧命大臣,根本不敢放權給他。
然而如此一來,雙方的矛盾就變得有些激烈了,這些年為了對抗三位顧命大臣,小皇帝出了不少昏招,將朝廷搞得是雞犬不寧。
而此時的激進派,就是小皇帝搞出來的。
雙方爭執了足足兩天,最后,左相覺得這么僵持下去肯定會誤事,再加上小皇帝一派的人,動不動就拿隴北百姓的安危來壓他們,最終左相只能無奈的退了一步。
然后就近調集十萬大軍,然后從京平關出發,在情況未明的情況下,直接殺入隴北郡,前去剿滅蠻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