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紹殺田豐,逼沮授等不提。曹操那邊荀彧是怎么死的天下皆知,崔琰們我們就不說了。孫權那里陸遜是被活活羞辱死的,張昭當年扶孫權上馬背,之后怎么被孫權折騰的,我們也知道了。
劉備對關羽什么態度?關羽死,舉國去征。
劉備對張飛趙云簡雍孫乾等什么態度?跟我的老哥們,我不讓你們吃虧。
馬超流離一生,最后傾心將馬岱托付給了劉備。
黃權跟劉備傾心相知,降了魏國都在夸劉備好,曹丕用反間計都沒用,說明黃權太了解劉備的善良了:劉備也確實沒有辜負黃權的一家老小,“他也是無奈才降的,沒關系。”
糜芳出賣了關羽。糜竺自縛去請罪,劉備放了他,說沒事,是你弟弟犯罪,不關你的事。
最后,劉備對諸葛亮什么態度?
及其舉國托孤于諸葛亮,而心神無貳,誠君臣之至公,古今之盛軌也。
諸葛亮后來鞠躬盡瘁,一口一個先帝,那也是赤誠的真愛啊。
劉備對下屬,沒得挑了吧?
哪怕是小人物呢?
劉璋投降后,劉備沒殺他,送他去了公安,給他將軍印信,給他財物。這就完美了。
孫權取荊州,劉璋被孫權逮住了。劉璋的兒子劉循還在蜀漢。
猜劉備怎么對劉循的?蜀地得了,你爸爸都走了,留你何用?
——而劉備封了劉循做奉車中郎將。
而當初攜民渡江那事。
劉備不乘機襲荊州,是放棄了最好的求生之路。
他帶著百姓慢慢走,是自己跌進了大危險。
他的最好方略,是急行到江陵自保,但劉備卻說:
夫濟大事必以人為本,今人歸吾,吾何忍棄去!
還是不忍。
劉備是個倔強有脾氣的老兵油子,但他不是個殘忍的人。在你死我活的亂世,不殘忍,就是仁了。
而且劉備的心理素質是真的好——不是好在聽見曹操說“使君與操”時丟了筷子——而是他在生死之際,還是堅持自己的善良原則。
習鑿齒說:
“先主雖顛沛險難而信義愈明,勢偪事危而言不失道。”
平時吧,看不出真君子還是偽君子。
但生死之際,許多人都會慫,都會覺得“生死之際了,道德有鳥用,還是要先活命才好”,但劉備依然是個仁人君子。
生死之際考驗出來的,那就是真君子,不是偽君子了。
對于封舟來說,既然在不明白為什么來到這個世界,那就既來之則安之,協助劉備,繼承劉備,將季漢扶起來,重新傲立世間。
我是阿斗,我來扶季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