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啊,我覺得他那個坐騎好生眼熟。”
“小聲點,那是觀音菩薩的坐騎金毛犼!”
“嘶……,你是說,他就是那個一拳消了‘拆鳳三年’之厄的人間帝王?”
“不是他還是誰?”
“可是讓觀音菩薩吃了悶虧的人啊!”
“這么說他法力深厚,德能雙修,故而收到玉清簡帖?”
“他想必神通非凡,我等不可輕易得罪。”
“是啊,能到彌羅宮中聽講的,哪里是等閑之輩。”
“敢得罪他的,現在不是雙翅已斷,死于非命了嗎?”
“那也未必,我聽聞靈山有八寶功德池,即便毀了他們金身,也能隨金蓮重生,如何能殺得了他們,只怕此刻那云程萬里鵬已然復活了吧?白雄尊者,貧道說的可對?”
“阿彌陀佛,云程萬里鵬神魂皆滅,縱然有八寶功德池,也難以復活。”
“什么?”
“竟恐怖如斯?”
……
一幫弟子在自家師父老爺面前畢恭畢敬,不敢造次,但是彌羅宮外,自家師父早就和別家師父一起禮見去了,那些相熟的弟子自然聚在一起小聲嘀咕。
封舟站在彌羅宮外,即使聽到眾人的評論,自然不放在心上,他還沒有下金毛犼,忽然心血來潮,隨即仰望氣色,徑直往彌羅宮深處的一個地方而去。
金毛犼不解,問道:“彌羅宮中大賢云集,玉清真人就在里面,主人這是要去那里?”
“觀宮中之氣,其東最貴,兩股紫氣交織蒸騰三萬里高,一者蜿蜒如龍,一者盤踞如虎,乃虎踞龍盤,圣人之相也。龍首依白云為靠,可知那位圣人當為白發,是老翁之狀,虎踞平崗,紫云為巖,碧霞為坡。為道祖之尊。必定是太清與玉清兩位圣人在東。若是他二位向我示意,那你這畜生卻是好機緣……還不快速速載我前去?”
金毛犼精神一震,不由得大喜過望。
他追隨菩薩多年,多立功勞,也見過許多大能,但是菩薩卻從未對他說過“好機緣”三個字,因此他雖然多聞菩薩講經,法力多有長進,卻未得**傳授。
這金毛犼當即轉首向東,載著封舟前行,這時旁邊一只仙鶴化為少年童子之形,對封舟下拜道:“賢者且慢!在下仙鶴童子,為玉清老爺坐下侍童,在此隱性等候有緣之人,剛才聽聞賢者望氣有術,必是大德之人,愿以為前驅,引薦大老爺和玉清老爺!”
有仙鶴童子在前引路,封舟與那金毛犼徑直往兩位圣人老爺所在之處而去,一路上仙鶴童子數次請教封舟,方知其道佛雙修,對于百家學問無其不知,更加敬重,到了一處茅廬外面,他先向封舟告罪,隨后便去茅廬之中,請兩位圣人出來。
封舟沒站多久,茅廬內便有人走了出來,走在前頭的一個清雋老道,形貌玄奇,身具異象,只見他發須黃白,眉毛修長,廣顙長耳,大目疏齒,方口厚唇。
后面一個道士,鶴發童顏,眼神當中卻有無量劫一般的深邃。
正是老子太清道德天尊和道祖玉清元始天尊。
仙鶴童子立在元始天尊身后,畢恭畢敬。
封舟上前恭謹一禮,道:“封舟謹拜太清、玉清兩位圣人老爺……”又復對太清行禮道:“見過太清道德天尊!”
那金毛犼在后面,戰戰兢兢,以他本體之狀,向兩位圣人行禮。
兩位圣人都是頷首微笑,但封舟卻注意到,玉清手里拿著一一塊玉如意,而太清雙手空空。
也許這是兩位圣人的不同之處。
玉清淡淡道:“我與師兄以貴氣相顯,邀你而來,你可知道為何?”
封舟心中一凜:“弟子不知,請圣人解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