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不是很詭異?
中間那七十二倍的差價上哪兒去了?
酒樓。
馬士英冷眼旁觀這一切,突然喝干杯中酒,嘀咕道:“此人真乃太祖再世,我可不敢在他手底下當官。”
阮大鋮嘆息:“我也不敢做官了,便讓兒孫去當官吧。還得好生訓誡,不可中飽私囊,否則便有滅門之禍。”
“可我又不甘心啊,”馬士英說道,“鼎革之世,數百年一遇。你我恰逢盛會,難道就這樣袖手旁觀,不參與進去做些什么?”
阮大鋮問道:“現在才做清官干吏,是不是……是不是太遲了些?”
馬士英笑道:“你多少歲?”
“五十三了。”阮大鋮回答說。
“我才四十八歲,”馬士英說道,“在舊朝做過什么,新朝不會管的。明日我便去求見趙瀚,請求做一個鎮上的小吏。”
阮大鋮驚道:“賢弟去做鎮上小吏?這可屈才了!”
馬士英笑道:“直接要官,趙瀚會給嗎?那就索性從最下面做起,給趙瀚留個好印象。只要認真做事,必然升遷快速。我算是看明白了,什么閹黨、東林黨、復社,在趙瀚眼里都是一回事。他不看出身,只看辦事是否得力。他要什么,我就做什么。我要清官,我就做清官;他要干吏,我就做干吏!他若是要諍臣,我便去做魏征!”
“賢弟真乃大才也,”阮大鋮由衷佩服,隨即搖頭,“讓我從小吏做起,我是拉不下臉,讓我做知縣還差不多。”
馬士英微笑不語,他已經徹底想通了。
侍奉不同的君主,就要有不同的為官之道。
他年紀大了,入伙也比較遲,臨死前最多做到知府,活得久些或許能到參政(省廳)級別。這就夠了,為兒孫鋪路,馬家還能繼續興旺。
馬士英越想越覺得可行,他指著街上興奮的人群:“南京已經姓趙,南京的人心也已姓趙。最多三五年,趙總鎮就能席卷天下。哈哈,兄長再會,愚弟要做廉吏去了。”
“再會!”阮大鋮起身拱手。
馬士英頓覺一身輕松,他這兩年住在南京,被復社搞得惶惶不可終日。
與其整天混日子,還不如辛苦搏一搏。
他承認自己是小人,但只要皇帝高興,他隨時可以變成君子,因為他以前本就是君子。他也隨時可以變成干臣,因為他以前本就是干臣。
多簡單啊,不過是做回老本行而已。
翌日,馬士英求見,趙瀚沒有拒絕召見。
“你想做小吏,而且是鎮上的小吏?”趙瀚笑得有些古怪。
馬士英大義凜然道:“總鎮在南京的許多善政,在下都看在眼里。值此鼎革之世,又逢英明之主,在下雖然才疏學淺,卻也迫切想要投身其中。在下對江西之政了解不多,因此想從鄉鎮吏員做起,請總鎮恩準!”
“難得你能有此心,”趙瀚贊許道,“去淳化鎮協助分田吧。”
“多謝總鎮,在下定然殫精竭慮,把淳化鎮的田分得妥妥帖帖。”馬士英長揖拜出。
淳化鎮就在江寧縣,距離南京不遠,那里有許多是勛貴土地。
沒啥難度,勛貴都完蛋了,純粹就是個升遷跳板而已。
馬士英既然懂事,趙瀚不介意給機會,甚至可以樹立為一個典型:崇禎朝的奸臣,卻是我手下的能臣!
(感謝企鵝大佬、上仙齊天的白銀盟,感謝甲殼蟲、我是共和國黑哥、緇衣紫的盟主打賞。)
(說好了四更,不會食言,可能更新很晚,大家就別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