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歷史源遠流長,姜升相信,古代那些杰出的人物,頭腦一定都不會差。
扶蘇作為嬴政那么多兒子里最受推崇的一位,肯定能夠想通。
等他剝完第三只小龍蝦,扶蘇輕咳一聲,緩緩開口說道:
“仙師,扶蘇有幾分愚見,說與您聽聽。”
在姜升鼓勵的眼神中,扶蘇繼續說道:
“依仙師所言,諸子百家并非不愿事秦,而是沒有門路。”
姜升可不是無的放矢,在大秦,想當官就那么幾條路。
一是軍功爵制度,六國一統后,就沒什么立功的空間了。
二是推舉制度,要得到高官的推薦,這也很難。
最后是經考試入仕,相當于現代的公務員考試,不過秦朝考的都是律法。
打個比方,讓儒家學子去研習律法?
怕不是要跟老師激情對噴。
所以說,諸子百家的人想當官,還真有點麻煩。
這么著,有時候抱怨一下,抨擊下大秦,發下牢騷,也不是不能理解了。
“仙師說,可以讓諸子百家在報紙上暢所欲言。”
“扶蘇以為,他們定然不會放過這個宣傳自家學說的機會,一定會拿出最深刻的見解。”
“這樣一來,每個人的學識一眼便知,父皇就能夠挑選合適的人為官,不至于讓明珠蒙塵。”
扶蘇緩緩吐出一口氣:“諸子百家,終將成為大秦的助力。”
“不錯不錯。”姜升笑著舉杯,“這興辦報紙之事,你回頭就可以跟你爹商量,他肯定會稱贊你的。”
“不過,還不止這些哦。”
扶蘇也舉杯致意,聽到姜升的話,他的求知欲更加濃烈了。
“還請仙師指教!”
姜升放下杯子,帶著幾分戲謔之色,問道:“諸子百家,本來就誰都不服誰,這報紙既然能傳遍天下,你想想他們會不會為了發一篇文章而爭破頭?”
“你的老師不是對你學法家有意見,想要老趙恢復古制嗎?”
“想想看,法家在報紙上發一篇文章,他是不是馬上就要作出回應?”
“其余各家,是不是也要跟上?”
“如此一來,誰還顧得上針對你、針對老趙?”
諸子百家之中,儒家、法家等學家都學的是治國之道。
這是天然的矛盾,而現在,因為嬴政重用法家,其實很多矛頭都指向了他。
姜升提出的這個想法,就是要讓矛盾轉移。
瞧瞧,我可不是不用你們的學說,是你們自己不給力,辯不過法家。
各家下場辯得不可開交,嬴政就可以穩坐釣魚臺。
要是有治國良策,便可以拿來用,無形中也是讓諸子百家為大秦出力了。
不管有的學派是不是真心愿意事秦,反正只要想傳播自己的學說,就必須參與進來,這乃是堂堂正正的陽謀!
“而且,這報紙登誰的文章,不是你們說了算么?”
姜升使了個眼色:“不說讓百家拍你們的馬屁,至少明面上他們對大秦的態度肯定會有所收斂。”
“妙啊!”李世民拍案而起,“仙師您的想法可真毒……獨具一格!”
讀書人最看重的是什么,可不就是個名嗎?
這種名揚天下的機會,李世民相信絕大多數讀書人都不會錯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