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叫啞巴院”
神仙子緊隨其后。
眾人:???
只聽系統繼續說道:
“啞巴院在正史中叫做月牙城,看起來沒什么奇特之處,實際上是一個至關重要的所在。因為院中的琉璃影壁正好遮擋著地宮的入口,院內的神道下面就是進入地宮的斜坡墓道,昔日帝后的棺槨就是從這里送進地宮的。”
說著他將鏡頭對準正前方的琉璃影壁。
“那下面就是地宮?”
眾人好奇不已。
“沒錯”
“琉璃影壁又叫券臉”
說著回頭將鏡頭對準身后的拱券門洞:
“拱券門上鑲嵌的白石邊,叫做券臉石,可以是建筑更加堅固,而且還能起到美化作用,而月牙城琉璃影壁背后隧道入口就是這種券臉的券石堆砌而成”
“啞巴院是明清陵制。在皇帝陵方城和寶頂之間。院的北邊是月牙城,實際上是一道墻。”
“能否防范住盜墓,才是修建啞巴院關鍵中的關鍵。傳說為了保住地宮入口的秘密,凡是月牙城的工程,所用工匠都必須是啞巴,白天休息,夜間施工,上下班的路上得蒙著眼睛,完工后更得遣送到人煙稀少的邊遠地區居住……因為這個院子是啞巴修的,所以叫“啞巴院”。
這樣的傳說不足為信,因為啞巴雖不能說話,但還能寫字、畫畫、打手勢,還是可能泄密。
關于啞巴院的來歷說法眾多,比較靠譜的一種是:中國古建筑中通常把那些比較隱蔽、從外面看不到的部分或構件用“啞巴”作為開頭起名,像“啞巴當”、“啞巴椽”等,所以才有了“啞巴院”這么個奇怪的名字。”
“除此之外,啞巴院雖然創自明清,但其名稱明清史料只字未提,不知為何。如咸豐定陵《遵照呈覽準燙樣并按平子合溜尺寸埋頭磚灰中立樣》中如此標注:月牙城至方城院當進深三丈一尺三寸,穴中至月牙城外皮進深十三丈一尺九寸,“自大槽底至啞叭院上皮通高二丈三尺三寸。這也只是表明尺寸,并未標注其名稱,所以啞巴院的說法可以說古代官方沒有留下任何有力的文字記載”
與此同時,龍鳳們外。
一票警員紛紛下車。
“樸sir,車開不過去了”
一眾小同志望著前方漫長的神道發愁。
“老王,如果不想上下下鄉請叫我樸醬或者樸隊長”
一個身穿警服英姿颯爽的女警冷聲威脅道,嚇得旁邊老王同志一激靈。
“對不起,樸隊,打擾了”
女警斜了他一眼,打開頭盔上的夜視儀,伸手抄起車后座的狙擊槍,大聲命令到:
“現在,全員跑步前進,立刻、馬上!”
說著,咔嚓一聲將手中子彈上膛
ps:感謝:樸燦烈樸sir、fairy-of-swo、自娛自樂、虛情假意的溫柔鹿鳴齋,投的票票,今天有點倉促,睡過了,咳咳咳,不要打我。
小劇場:
作者抖腿:
“意不意外,驚不驚喜?”
身后一票觀眾殺氣騰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