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完系統對大清后妃制度的敘說,超乎了所有人的想象。
“我一直以后皇帝后宮就是三宮六院七十二嬪妃呢,沒想到門道這么多,還是皇帝會玩”
“清宮劇中,皇帝每天都翻牌子是真的嗎?”
“這么多女人,皇帝一個人受得了?”
主播間眾人腦洞大開。
系統哭笑不得:
“來個懂行的妹子給兄弟們解釋一下疑惑”
“我來說吧”
青青子衿一邊與親戚們敷衍了事,一邊手指悄悄地打字:
“三宮六院,出自元·無名氏《抱妝盒》。”
“元·無名氏《抱妝盒》楔子:“兀那三宮六院,妃嬪彩女聽者:明日圣駕親到御園,打一金彈,金彈落處,有拾得者。””
“通常泛指帝王的妃嬪”
民間所謂的三宮,一般是指后妃居住的中宮和東西兩宮,其實這是明清以后的體制,三宮最早乃是指諸侯大人所而之處、而天子后妃所居乃曰六宮。
《禮記》言:“王后六宮,諸侯夫人三宮也。“
《周禮·天宮內宰》言:“王后帥六宮之人。“
鄭玄注六宮曰:“正寢一,燕寢五,合為六宮。“
六宮為皇后居住之所,所以往往用六宮代指皇后,如同后世用中宮代指皇后一樣。
隨著封建社會的建立,諸侯的消亡,三宮的含義有了變化。
漢代就以皇帝、太后、皇后合稱為三宮,又稱太皇大后、太后、皇后為三宮。
唐代穆宗時又將兩太后與皇后合稱三宮。
六院作六苑,皆以后妃所居宮院(苑)代指后妃。
六宮的概念至唐代已非專指皇后,而泛指后妃了。
白居易《長恨歌》中的“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李賀《貝宮夫人》中的“六宮不語一生困,高懸銀(片旁)照香山“,所言“六宮“皆指后妃,而不是專指皇后。
明以下遂泛稱后妃為三宮六院。
“實際上,現在我們所知清宮劇中大家耳熟能詳的三宮六院都是明清之后的稱謂”
青青子衿著重強調道:
“三宮六院”一詞是由故宮的建筑而來。故宮內以乾清門為界,南為外朝,北為內廷。“三宮六院”都在故宮的內廷。”
“三宮”又稱“后三宮”
指皇帝居住的乾清宮、皇后居住的坤寧宮,以及位于乾清宮和坤寧宮之間的交泰殿(殿名取自《易經》,含“天地交合、康泰美滿”之意。“內宮不許干預政事”的鐵牌就立于此殿。)
“六院”其實是十二院。
“三宮”東、西兩路各有六宮,
“東路六宮”為:景仁宮、承乾宮、鐘粹宮、景陽宮、永和宮和延禧宮;
“西路六宮”為:永壽宮、翊坤宮、儲秀宮、咸福宮、長春宮、太極殿(又名啟祥宮)。
因各宮均為庭院格局建筑,故稱為“東六院”和“西六院”。
“除此之外”
青青子衿稍作思忖,頓了頓說到:
“紫禁城是明朝和清朝兩個朝代的皇宮。從建筑布局來看,是按照古代所謂“前朝后寢”的規制,外朝為“大內正衙”,內遷即所謂的“三宮六院”。皇后居中(坤寧宮)。東、西各有六宮”
“從建制來看:皇宮內建筑多以九為建制,內廷這里用六不用九,顯然是符合“后立六宮”之說。”
“哦~~~”
“這下子是真的學到了”
直播間眾人好似撥云見霧
“既然皇后住坤寧宮,那延禧宮略之中富察皇后為什么住長春宮呢?”
“對哦”
這個問題問出了眾人的共鳴。
“這是為什么呢?”
青青子衿瞟了一眼父母聊得正開心,沒人注意到她。
“媽,我去打個電話,學校的事”
“哦哦,去吧,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