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意門是屋宇式宅門最低端的款式,屬于北京四合院宅門中的一種。但是它等級上高于墻垣式門。”
“如意門的基本做法是在前檐柱間砌墻,在墻上居中部位留一個尺寸適中的門洞。門洞內安裝門框、門檻、門扇以及抱鼓石等構件。如意門洞的左右上角,有兩組挑出的磚制構件,砍磨雕鑿稱如意形象(一稱“象鼻梟”)。門口上面的兩個門簪迎面多刻“如意”二字,以求“萬事如意”,這大概就是如意門名稱的由來。”
如意門的構架多采用五檁硬山形式,平面有四或六根柱,兩根前檐柱被砌在墻內不露明,柱頭以上施五架梁或雙步梁。如意門區別于其他宅門的地方,是前檐柱間的門墻以及它的構造裝飾。
如意門的門口,要結合功能需要和風水要求確定尺寸,一般寬約0.9m~1m,高約1.9m(指門口里皮凈尺寸)。民間有“門寬二尺八,死活一起搭”的說法,是指二尺八的寬度已能滿足紅白喜事的功能需求。這個尺寸也正好合乎門尺中的“財門”的尺度要求。
如意門的門楣裝飾,無論是采取冰盤檐掛落形式,還是采取其他形式,它上面的磚構件都要接近檐椽的下皮,將檐檁擋在里面,不使露明,以突出磚活的完整性。
如意門這種宅門形式,多為一般百姓所用,其型制雖然不高,但不受等級制度限制,可以隨意進行裝飾,它既可雕琢得無比華麗精美,也可以做得十分樸素簡潔,一切根據主人得興趣愛好和財力情況而定。
做得講究得如意門,在門楣上方要做大面積的磚雕,磚雕多采用朝天欄桿形式,它得部位名稱由下至上依次為掛落、頭層檐、連珠混、半混、蓋板、欄板望柱。在這些部位,依主人得喜好或傳統裝飾內容,分別雕刻花卉、博古、萬字錦、菊花錦、竹葉錦、牡丹花、丁字錦、草彎等圖案。如果房主得財力不夠或偏愛素雅,則可做素活,或只加少許雕飾作為點綴。更簡樸者,還可用瓦片擺出各種圖案。
“最后簡單說說墻垣式大門,這在門戶等級之中屬于最低級的,比如意門等級還低”
“墻垣門是宅門無梁柱結構,僅在門扉兩側砌筑兩個墻垛,頂上起脊掛瓦,通體無裝飾,順墻而開,因此也稱為“隨墻門”。在北方的市井小巷中經常可見。”
“其款式常見的有:清水脊式、道士帽式、花轱轆錢式等類型。”
“清水脊門是平民院落中最為講究的一種街門,又稱魚背門”
它外形酷似屋頂,中間起脊,頂部用筒瓦,有前坡、后坡、覆蓋陰陽合瓦。屋脊兩端各翹起一個蝎子尾房脊頭,,其形似門樓要起飛一般。這種門在不少胡同中都可見到。
“道士帽門是平民院落中使用最多的街門形式,與道士戴的純陽巾酷似因而有此稱”
有前坡后坡,但不起脊。屋頂呈弧形,形狀。實際上是清水脊的翻版。因為這種門樓在清代旗營中較多見,所以又稱“旗營門”,一般都采用筒瓦。
“花轱轆錢門是墻垣式門中較為簡陋的一種,也叫“花墻子門”。”
在門的上部用磚砌成立垛,在立垛之間用青瓦搭砌成銅錢狀,以取富貴到家之意,故稱花轱轆錢門。
為了美觀,用白灰調成漿,將花轱轆部分刷成白色,再用清灰水把四周刷成青灰色,黑白分明的輪廓讓人看得更清晰了。
此外,最為簡單的便是隨墻門了。
隨墻門,多無華麗門樓,只是比左右墻稍高一些就是了。古代無官的有錢人用隨墻門,講究財不外露。
墻垣式門最普遍、最常見的形式是小門樓形式。
就是在門洞的上方將院墻升高,上面加一屋頂,頂上用卷棚元脊或者清水脊,面覆筒瓦或仰覆瓦,頂下講究的還做一些磚雕裝飾。它的樣式盡管很多,但基本造型大同小異,主要由腿子、門楣、屋面、脊飾等部分組成,一般都比較簡單樸素,也有為數不多的豪華小門樓,雖不氣派但卻十分華麗,顯示房主人的富有和虛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