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主播,古代大家閨秀大門不出,二門不邁,指的是哪個門呢?”
這是影視劇或者小說中經常提及的話題,因而一經提出備受關注。
系統想了想說道:
“大門:指一個區域內最大的門,外門通常指正門;二門:大門以內的門,通常指垂花門”
“一般的四合院都有二進院落,大型的有三四進院落和花院,二進院落一般是在東西廂房之間建一道隔墻,外宅一般是工作人員居住的,內外宅之間一般建豪華的垂花門,垂花門內有影壁,只在有重大活動時才打開,舊時說的大戶人家的小姐大門不出,二門不邁,既指此門,家中的男仆一般也不得進此門。街門比較簡單,街門一般建在院子的左邊。大型四合院最后一排正房為后罩房。”
“非但如此”
“垂花門是古代中國民居建筑院落內部的門,是四合院中一道很講究的門,它是內宅與外宅(前院)的分界線和唯一通道。因其檐柱不落地,垂吊在屋檐下,稱為垂柱,其下有一垂珠,通常彩繪為花瓣的形式,故被稱為垂花門。”
垂花門都用懸山頂,封檐板很寬很厚,漆成紅色,上加金色梅花釘,很富有裝飾氣氛。垂花門朝外一面兩側的看面墻,常做得很精致,與影壁相似使用磨磚砌法。也有的在白粉墻上開各種形象的燈窗,屋脊兩端磚雕的花草,門兩側墻上磚雕的對聯,抱鼓石的石雕、門簪、花板、垂珠、雀替等的木雕都是很精美的。
垂花門都是“澈上明造”的,就是不做天花、不吊頂的,油漆彩畫有充分用武之地。蘇式彩畫的包袱中一般是畫山水、人物故事、花卉或博古等等。
垂花門的使用極為廣泛,除宅門、府邸外,宮殿、寺觀、園林中都有垂花門。
如園林中常見的在圍墻上的兩面均有垂蓮柱的擔梁式垂花門、單卷棚式垂花門、三開間四垂柱的垂花門以及二層樓式的垂花門等等。故宮太和殿兩側墻上的垂花門尺度很大,而乾清宮室內側門上的毗盧帽式的門罩,也具有垂蓮柱,未嘗不可以認為是垂花門在室內的變體。
“唉,我感覺我自己都快成了古代的大家閨秀了,大門不出二門不邁”
有一名水友忍不住感慨道。
“呵呵,你家就一個門,謝謝,而且,知道什么叫大戶人家嗎?你那確定不是過家家?”
有人發出了靈魂拷問。
ps:古代女子之所以大門不出二門不邁,原因主要是纏足。
唐末以后興起纏足風氣,導致大部分女子,尤其是高門大戶的女眷們的腳嚴重變形,不能承受身體的重量,站立十分困難,出門更是難上加難。
宋朝之后,理學興起,三綱五常要求女子要遵循三從四德,不能輕易拋頭露面,封建的壓迫導致了古代女子大門不出二門不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