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會吧”
人們大跌眼鏡。
“真的假的?”
“那慈禧太后能善罷甘休?”
“這是真的”
青青子衿忽然冒頭。
“歸根究底還是因為慈禧太后希望由自己的親侄女來監視光緒帝的一舉一動,因此光緒帝對她多有所防備。加之她姿色并不出眾,且性格柔懦,身為皇后既不得寵,在宮中也得不到慈禧太后的歡心。”
末了,她說了一句:
“鑒于當時攝影技術的流傳開來,所以隆裕皇后有照片留存于世,大家可以上網查一查”
說完便不再過多言語,自由自在趴在自家床上盯著手機繼續看直播。
“搜嘎,掃迪斯奈”
“青醬,故鄉的櫻花開了,你確定不回家挖土豆嗎?”
“唉...可憐的女人啊”
“話說,是《夜盜珍妃墓》那個珍妃嗎?”
有人問。
“沒錯,珍妃為戶部右侍郎長敘之女,滿洲鑲紅旗人,也就是歷史上的恪順皇貴妃”
“光緒獨寵珍妃,冷落隆裕,這也導致珍妃被投井”
系統開口:
“北京故宮博物院珍寶館的北門貞順門內,有一眼干枯的水井,這眼井淹死過清朝光緒皇帝的寵妃珍妃,故稱之為珍妃井。”
想必去過故宮的人都會張望一眼。
關于珍妃之死,廣為流傳的說法為:慈禧太后扼殺戊戌變法后,光緒帝被囚禁在瀛臺,珍妃則打入冷宮。1900年八國聯軍進攻北京時,慈禧太后倉皇出逃前命太監崔玉貴將珍妃推入井中淹死。次年后打撈出尸體葬于西直門外,裝殮入棺,葬于阜成門外恩濟莊太監公墓南面的宮女墓地,以“貞烈殉節”的名義掩世人耳目,并追封為貴妃。
慈禧死后,攝政王載灃將珍妃的死因從“投井自殺”改為“被崔玉貴投入井中溺亡”。
“而光緒帝在南海瀛臺涵元殿駕崩,依慈禧太后遺命由宣統帝即位。依宣統帝之命被尊為隆裕皇太后,被稱為“兼祧母后”,上徽號“隆裕”,史稱隆裕皇太后。”
“這也是隆裕的由來”
眾人恍然:
“原來是溥儀給的封號”
“沒錯”
系統說完接著說道:
“而且清帝遜位詔書也是隆裕太后親自宣布的諭旨,民國二年正月十七日(1913年2月22日),隆裕太后在西六宮之一的長春宮病逝,享年46歲。溥儀上謚號“孝定隆裕寬惠慎哲協天保圣景皇后”。”
“時任民國總統的大佬袁坐館隨即下令全國下半旗致哀三日,文武百官穿孝二十七日。參議院除下半旗外,于2月26日休會一天。2月28日為祭奠之期。不唯如此,大佬袁坐館還親自臂戴黑紗,舉哀致祭。”
“當時由于光緒帝的“崇陵”還沒有修完,所以,隆裕太后的梓宮也只能“恭奉暫安”。奉移時由民國政府的儀仗隊、軍樂隊前引,傳統的滿族執事:門纛、曲律(滿語譯音,即小纛旗)、影亭、亮轎、曲柄黃傘、鷹、狗、駱駝、劊子手、帳篷等隨后。用的是96人的“落地滿黃”的“皇杠”(即黃杠、黃罩、黃杠繩、杠夫戴的青荷葉帽插著黃雉翎,舉黃色白光的撥旗,上書“恭奉暫安”字樣),一直抬至前門火車站(西站)用慈禧太后曾經使用的專列,運至河北易州梁各莊行宮內暫安,等候崇陵竣工后,與光緒帝一起入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