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關前,八旗中的正黃、鑲黃兩旗由汗王(皇帝)直接統領,是皇帝的親兵,稱為“內二旗”。,其它6旗分別由汗王的子侄統領。順治八年(1651年)多爾袞死,順治帝親政,收多爾袞所轄的正白旗歸皇帝統領,于是形成了上三旗與下五旗。
上三旗為鑲黃、正黃、正白。
每旗設滿、蒙、漢三軍,分別為鑲黃滿、鑲黃蒙、鑲黃漢,正黃滿、正黃蒙、正黃漢,正白滿、正白蒙、正白漢。
皇帝可任命皇子統領。原則上都為皇帝親軍,但實際上只有滿、蒙上三旗才能充任,漢軍上三旗實缺額。由滿、蒙上三旗(內務府三旗)中選拔郎衛,負責宮廷內侍衛。其中優秀者,則日侍禁廷,供驅走,稱御前侍衛,稍次者為乾清門侍衛。內廷侍衛人員必須由上三旗滿洲、蒙古軍中選任,漢軍不得與。
下五旗為:正紅、鑲白、鑲紅、正藍、鑲藍。
由諸王、貝勒、貝子分領。其中和珅、老舍都是正紅旗。
下五旗兵衛制官兵,滿、蒙分左右兩翼備宿衛。各設前鋒統領一人,備警蹕宿衛。各旗精選四千八百人為養育兵,訓練技藝。后來兵額屢增,到乾隆年間,滿、蒙養育兵已有兩萬零三百余人。
下五旗主要任務是駐守京師和各地。雍正帝為進一步加強中央統治,嚴格區分下五旗中的旗分佐領(外佐領)和府屬佐領(內佐領)的隸屬關系,其占主要部分的旗分佐領,實際上亦由皇帝直接控制。”
直播間眾人眼界大開,聽的十分入迷,由于清宮劇的熱播,大家對清朝之事比較好奇。
“主播,蒙古八旗與漢軍八旗、滿洲八旗有什么區別嗎?”
有人好奇的問道。
“八旗分為外八旗和內八旗。外八旗分為八旗滿洲、八旗漢軍、八旗蒙古;內八旗分為內務府屬三旗、王公府屬五旗。”
“八旗滿洲,指的是外八旗的滿洲旗分。所屬除滿洲成員外,滿洲佐領下亦有少量蒙古、漢人,并單獨編有高麗佐領六個,俄羅斯佐領、番子佐領各一個。八旗滿洲的地位優于八旗蒙古和八旗漢軍,是八旗組織的主體。”
曹七七頭一次說這么多話,感覺大腦都有些缺氧:
“據史籍記載,當時編有滿洲牛錄308個,蒙古牛錄76個,漢軍牛錄16個,共400個。此時所編設的八旗,即后來的滿洲八旗。”
努爾哈赤、皇太極勢力增大后,把征服的蒙古族人也編入旗內,統歸八旗管轄,被稱為八旗蒙古。后金天命九年(公元1624年),努爾哈赤把征服的蒙古族人編成五個“牛錄“,隸屬于八旗滿洲。
八旗組織中蒙古旗與漢軍旗的建立比滿洲旗稍晚。
清皇太極天聰三年(1629年),已有蒙古二旗的記載,稱為左右二營。
清皇太極天聰八年(1634年),改稱左翼兵和右翼兵。
清皇太極天聰九年(1635年),后金在征服察哈爾蒙古后,對眾多的蒙古壯丁進行了一次大規模的編審,正式編組為若干蒙古牛錄分屬八旗。至此,八旗蒙古出現了。
頓了頓,曹七七才說道:
“八旗漢軍指代八旗中的漢軍旗份佐領,并非單獨有八個漢軍旗。”
八旗漢軍的主要來源是明末主動歸附后金或在之后的戰爭中被其繼承政權清朝擄掠于遼東的人丁,以漢人為主,也有少部分漢化女真人和曾入明為官的蒙古人等,漢軍八旗最早是掌握炮兵的部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