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選八旗秀女由戶部主辦。
每到挑選秀女之期,秀女們都得乘坐騾車至神武門外下車,然后按次序由太監們從旁門引入,到順貞門前集齊,再按事先排好的名單順序,進順貞門備帝后們選看。審看時,備選女子要按圣旨六人一排,只有容貌秀麗,舉止端莊的女子方能入選.入選的秀女還要定期復看,直到復看合格后才能留在宮中。
清朝從順治時就規定,八旗人家年滿十三歲至十六歲的女子,必須參加每三年一次的皇帝選秀女,選中者,留在宮里隨侍皇帝成為妃嬪,或被賜給皇室子孫做福晉未經參加選秀女者,不得嫁人。閱選時,按八旗的順序,一般七八個人站成一排,由皇帝、皇太后們挑選。被挑選女子的名字,每排寫一張單子,留宮中存檔,這種名單,在檔案中稱為“秀女排單”。
“如同甄嬛入宮選秀類似”
曹七七說道:
“被選中入宮的秀女到一定年齡(一般是25至30歲),如果未被皇帝看中,可以放出宮去,如若被皇帝看中,那么一直到死,都不能離開紫禁城半步,只有在深宮高墻內慢慢地度過自己的一生。”
被皇帝臨幸的秀女均要授以封號,秀女們初得的封號一般是答應、常在、貴人或嬪,以后可逐級晉封。秀女有機會入選皇后,在清代十個皇帝中只存在于順治、康熙、同治、光緒四朝,因為世祖,圣祖,穆宗,德宗是幼年繼位尚未成婚,其它六朝皇帝除末代皇帝溥儀在清亡進位時不滿六歲,不能成婚立后外,都是在婚后繼承皇位的,故只能冊立原邸中的嫡福晉(夫人)為皇后。
秀女被選中做皇后,需行大婚禮。
屆時要舉行許多規模隆重的典禮活動。
首先,要由翰林院翰林撰寫冊文、寶文,禮部制造金冊、金寶,然后備辦彩禮等,擇吉日派使臣持節到皇后家行具有定婚意義的納彩禮。
迎娶皇后入宮之前,皇帝要再備辦迎親禮物,役使臣持節到皇后家行納征禮。
行冊立禮的前一天,皇帝要遣官告祭天地和太廟奉迎之日,皇帝要具禮服先至皇太后官行禮,再在裝點一新的太和殿舉行大朝)然后皇帝還宮,正、副使持節去皇后府邸行冊立之禮,并奉迎皇后入官。
在長長的儀仗隊的前導后扈下,鳳輿載著皇后進午門,經太和門、中左門、后左門,乾清門,至乾清宮(順治、康熙時至太和殿階下)停下,皇后步行過交泰殿,入坤寧宮東暖閣大婚洞房,等候吉時與皇帝進合巹宴,行臺巹禮。
翌日,帝、后分別去慈寧宮拜見皇太后,皇帝在太和殿舉行慶賀禮,文武百官、外國使臣進表祝賀,皇帝頒詔,布告天下。
爾后,皇帝在太和殿,皇太后在慈寧官設大宴,分別宴請皇后父,母等人并賜禮物。至此,大婚禮才算完結。
在清朝歷史上,唯有順治帝是清朝各帝中唯一一個行兩次大婚禮的皇帝。
順治八年(1651年)八月,冊立博爾濟吉特氏為皇后。她是蒙古卓禮克圖親王吳克善的女兒,也是順治皇帝的生母孝莊文皇后的侄女。
后因世祖認為這位皇后“今后乃睿王于朕幼沖時因親定婚,未經選擇。自冊立之始,即與朕意志不協,宮閫參商。”
意思就是:這皇后是多爾袞選的,和我沒關系,我沒同意,而且多爾袞當時可能是瞎,這女的品行也不咋地。現在我要離婚!
多爾袞活著的時候,我遭不住只能躺平。現在多爾袞掛了,我自由了,我甚至可以在他墳頭蹦迪,反正這婚事,我不同意,有本事讓他從棺材里跳出來打我,反正誰要讓她當皇后,就讓她找誰去。
總之一句話,愛誰誰,反正這個婚必須離。
故于順治十年(1653年)八月將她廢黜,降為靜妃,第二年六月,世祖冊立了第二位皇后,即孝惠章皇后。
“這個事情告訴我們:包辦婚姻可能大富大貴,但是男人不愛你,這就很難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