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噗.....一口老血”
“小蘿莉,你這樣真的合適嗎?”
“萬萬沒想到,社會我小蘿莉,居然在直播間公然開始大談婚姻”
“沒毛病,拳法家退后,本人男,作為過來人表示這句是大實話”
“兄弟們,這是友軍,不能噴,快快快,保持好隊形,準備保護我方輸出”
直播間男人們開始各種作妖。
曹七七:.......
“你們也是沒誰了”
青青子衿忽然出現:
“集美,你說你的,別搭理他們”
“謝謝”
曹七七報之以微笑:
“《大清會典》記載:“選秀女,順治年間定。”這個制度歷經康熙、乾隆、嘉慶等朝的多次修訂,逐漸成為定式,直到光緒末年。”
幼年登極的康熙、同治、光緒皇帝都直接通過選閱秀女組成他們的后宮,成年以后登極的雍正、乾隆、嘉慶、道光、咸豐等五位皇帝,則多是即位后,將做皇子時的嫡福晉冊立為皇后,這些福晉是皇子的祖父、父親選秀女時為他們選定的。
但是,直到順治一朝終結,清代的宮闈制度都沒有出臺。
雖然順治十五年(1658)禮部擬定了一套宮闈女官和供事宮女的制度:乾清宮設夫人一,淑儀一,婉侍六,柔媛二十,芳媛三十。只是這套仿照明朝后宮制度的章程只在《清實錄》中有所記載,并沒有真正付諸實施。
順治時,仍然只有皇后、皇貴妃、妃的名號,其余地位較低的嬪妃就稱作福晉、格格。福晉,就是滿語夫人的意思;格格,是滿語小姐的意思。
康熙以后,后宮的位號才有了具體的規定,設立八個等級:皇后一名,皇貴妃一名,貴妃兩名,妃四名,嬪六名,等級比較低的稱貴人、常在、答應,名額不加限制。
“清朝宮廷選美,即所謂秀女,首先必須是血統純潔的官員的女子,以保持滿洲貴族的尊嚴和特權。在保證血緣和社會地位高尚的情況下,才講女子的美貌與素質。”
在八旗子女內部“選秀女”形成定制以后,每三年都有一批年輕的旗籍女子被選到宮中,不僅皇帝的后妃要從這些女子中挑選,有的秀女還有可能要配給皇帝的近支宗親。選擇作為后妃的秀女有嚴格的條件。清制規定秀女一般從滿、蒙八旗中遴選,凡年齡在13至16歲,身體健康無殘疾的旗籍女子,都必須參加閱選。
嘉慶六年(公元1801年)以前,甚至公主下嫁所生之女也得經過選秀女這一關之后,才能論及婚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