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孝陵改變了唐宋帝陵方上、陵臺、方垣、上下宮制度和十字軸線的陵墓布局,首次按皇宮布局建立“前朝后寢”三進院落制,開創了陵寢建筑平面呈“前方后圓”的基本格局,這一基本布局一直規范著此后明清兩代500多年20多座帝陵的建設規制。
明孝陵作為中國明清皇陵之首,代表了明初建筑和石刻藝術的最高成就,直接影響明清兩代五百余年20多座帝王陵寢的形制,依歷史進程分布于北京、湖北、遼寧、河北等地的明清皇家陵寢,均按南京明孝陵的規制和模式營建,在中國帝陵發展史上有著特殊的地位,故而有“明清皇家第一陵”的美譽。
“這么厲害?”
不少人為之震撼。
“我還以為,朱元璋就是只懂得打打殺殺呢”
“你想多了,當你打到一定位置,比如給你選墳頭這事自然有專業的人來”
“其實關于選址,歷史上一直有謎團”
曹七七說道:
“在為明孝陵選址時朱元璋曾帶著劉基(劉伯溫),以及徐達、湯和等一班開國朝臣,到東郊鐘山一帶“尋龍點穴”。經過反復勘察后,幾人各自把相中的風水寶地寫于紙條藏在袖里,亮出來時,竟然都是“獨龍阜””
“哦,對了,忘了說”
曹七七一指前方的深山:
“孫權的陵墓也在明孝陵內”
“臥槽?”
“真的假的?”
眾人大吃一驚。
“還可以這樣的?”
曹七七微微翹起嘴角:
“是真的,就在明孝陵神道附近”
“紫金山古稱金陵山,戰國時楚國在此建金陵邑,即由此山得名。漢代稱鐘山,因古時“風水先生”稱此山為龍脈,王氣所“鐘”之處,即王氣集中積聚的地方,故名鐘山。又叫蔣山、神烈山,據傳為南京龍脈所在,許多帝王將相埋在此地”
“明孝陵前有座土丘,便是孫權墓”
“孫權墓,又叫蔣陵、孫陵、孫權墓、吳王墳、孫陵崗,是南京地區最早的一座六朝陵墓。”
除了孫權外,蔣陵還葬有孫權的皇后步氏和后妻潘氏,宣明太子孫登也葬在孫陵附近。蔣陵遺址在明孝陵的梅花山內僅存一個石碑,一座石橋,一個注釋牌,一座石像。
《三國志》記載:“夏四月,權薨,時年七十一,謚曰大皇帝。秋七月,葬蔣陵”。
“當然,這是梅花山的遺址,具體位置,一直眾說紛紜”
“那主播,朱元璋真埋在了明孝陵地宮嗎?”
“我聽說當初朱元璋朝出殯可是搞了曹操那一套”
“這個”
曹七七想了想:
“史書記載,南京明孝陵里埋葬著明太祖朱元璋和皇后馬氏的遺體。但這一觀點還是有很大爭論的。”
在南京至今還流傳著一則關于朱元璋遺體下葬的傳說。相傳朱元璋出殯當天,有13只殯葬隊伍分別從南京城的13個城門出發,朱元璋的遺體究竟在哪支隊伍里面,這13支隊伍去往哪里無人所知。”
“在朱元璋死后不久,更是流傳真身埋葬于朝天宮之說”
“這個謎題,恐怕只有打開地宮才能揭曉答案”
聽完眾人議論紛紛。
“這是在學老曹啊,整73個疑冢”
“畢竟朱元璋這一生殺人如麻,死后害怕被人搞事情也會屬正常”
“只不過唯一不同的是,老朱沒有老曹會玩,老曹一口氣干了73個,搞得后人至今沒給他把墳頭挖了”
曹七七笑而不語:
“除了孫權,在這座山上還有一一個人的墳只不過修建明孝陵的時候遷走了”
“是誰?”
眾人好奇。
“南梁寶志和尚”
曹七七來到下馬坊下:
“在梅花山內發現孫權墓,眾人原本打算遷墳,但朱元璋道:“孫權亦是好漢子,留他守門。”威震江東的孫仲謀墓這才得以保全。”
“據說,不久之后,在蔣山寺址開挖帝陵玄宮時,于龍穴處挖到了南梁寶志和尚靈塔,和尚“真身不壞,指爪繞身數匝。”軍士想抬走卻抬不動,朱皇帝只好親自禮拜抱歉抱歉占了你的吉穴,“許以金棺銀槨,莊田三百六十,奉香火,”這才移出真身,送靈谷寺建新塔保存。”
“納尼?還可以這樣?”
“據傳,此穴風水只旺一人”
曹七七說道。
“那寶志和尚是誰呢?”
眾人好奇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