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東陵位于南京市玄武區紫金山南麓明孝陵以東,是明太祖朱元璋長子朱標(懿文皇太子、明興宗康皇帝)的陵寢。”
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朱標因風寒病逝,死在了朱元璋前面葬在了朱元璋明孝陵旁邊的明東陵,謚“懿文太子”。
建文元年(1399年)追尊為孝康皇帝,廟號興宗。
燕王朱棣靖難之役稱帝后復稱懿文太子。
崇禎十七年(1644年)朱由崧復稱其孝康皇帝,《明史》亦稱孝康皇帝。
“原來是被追封的”
眾人回過神:“和明祖陵、明皇陵、明顯陵一樣”
“沒錯”
曹七七拍了拍下馬坊的石柱子向前走去,一邊走一邊說道:
“紫金山最初叫“金陵山”,楚懷王滅越后,曾在這里掘地埋金,以鎮“王氣”。它三峰井峙,氣勢雄偉,自六朝以來,就流傳有“鐘阜龍盤,石城虎踞”的詩句,故有“虎踞龍盤”之說。獨龍阜北依紫金山主峰,阜高150米,泉壑幽深,紫氣蒸騰,云氣山色,朝夕多變,確是一塊風水寶地。”
“而且明孝陵的風水與眾不同”
“哦吼?說來聽聽”
談及風水,這一下子勾起了眾人的好奇心。
“這個等逛完了明孝陵,最后給你們說,現在說了你們也霧里看花,聽不太懂”
“總之,記住,明孝陵的風水布局十分罕見”
“臥槽,這難道就是傳說中的劇透狗?”
“小蘿莉,你變了”
“管殺不管埋,我要舉報”
曹七七保持神秘,笑而不語。
“孝陵最初建有紅墻圍繞,周長約30千米,規模宏大。由南向北,自下馬坊至寶城縱深達2.6千米,是一組排列有序、相對集中的木構建筑群”
“墓區的建筑大體分為兩大部分:第一組神道部分,從下馬坊起,到孝陵正門;第二組是主體部分,從正門到寶城、明樓、崇丘為止。”
沿著神道,曹七七向著東面走去,大約走了三十余米,很快一塊石碑出現在面前。
這座石碑碑高近4米,呈灰白狀,碑額篆刻“圣旨”二字,繞至側面可見碑面陰文雙鉤淺刻“神烈山”三個字。
“這是什么石碑啊?”
人們好奇問打趣道:
“神烈山石碑吧”
“差不多”
曹七七駐足觀望:
“這是神烈山碑,是明嘉靖十年(1531年)改鐘山(紫金山)為神烈山時而立,原有碑亭,現已不存在,僅存四角石柱礎。”
說著他指了指四周。
隨之他向東再走了十余米,面前再度出現一塊石碑。
“這又是什么石碑呢?”
“這是禁約碑”
曹七七道。
Ps:感謝:fairy-of-swo、樸燦烈樸sir、從心,投的票票,感謝大家的支持。九月份了,已經開學了,都好好學習,天天向上,我會在家里蹲吃著火鍋唱著歌祝福你們的,歐力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