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像生這條神道蜿蜒向前,當轉過一個彎,前方出現兩根六棱望柱,雙層圓柱云紋冠頂,柱身雕刻云龍紋,分列神道兩側顯得雍容華貴。
“這兩根望柱,據說是整塊白玉石雕刻而成”
曹七七仰頭拍了拍望柱的柱身,手感觸及,柱身歷經歲月雖有些粗糙摸挲,依舊難掩這兩根望柱十分精湛的雕工技藝。
扭回身,且見在石望柱之后是東西相對而立的翁仲,有武將、文臣各2對,共8尊,高各為3.18米。
“咳咳,仔細看過清西陵介紹的同學應該知道,翁仲就是石像生的意思”
曹七七邁步來到武將面前,但見這尊武將矗立石臺之上,頂盔摜甲,腰挎寶劍,身披長纓,雙手在胸前緊握一只金吾,他目光低垂好似審視下方來人。
仔細觀之,他的甲胃
恰似忠實的衛士在守衛者大明開國皇帝的安寧。
“這個武將好霸氣啊看著”
即使隔著屏幕,仰望面前的武將石雕仍舊能令人感覺到一股壓迫感。
“這武將手里拿的是什么?錘子嗎?”
忽然有人問到。
“毛線的鐵錘”
曹七七一頭黑線:
“那玩意叫金瓜錘,叫錘子也沒錯”
曹七七解釋道:
“金瓜錘,錘形似瓜,故亦稱“立瓜”,“臥瓜”。長七尺,一端為錘,錘為橢圓形,得名因其形狀象豎立之瓜。主要擊法有涮、曳、掛、砸、擂、沖、云、蓋等。”
“哦~~~~原來是金瓜錘,所以,古人真是玩了個錘子”
曹七七:...........
你妹啊,這天沒法聊了。
“你們看這個武將的頭盔感覺和清朝的不太一樣啊”
忽然有人感慨了一句。
“那必須當然不一樣了”
曹七七瞥了他一眼,無語道。
“各個朝代的盔甲都是在不斷演變的”
“那為什么叫鎧甲不叫甲鎧呢?”
人們的腦洞大開,曹七七有些接不住。
“甲又名鎧”
曹七七強忍著暴走的內心一一說道:
“《釋名·釋兵》中說:“鎧,猶鎧也。堅重之言也,或渭之甲。”中國先秦時,主要用皮革制造,稱甲、介、函等;戰國后期,出現用鐵制造的鎧,皮質的仍稱甲;唐宋以后,不分質料,或稱甲,或稱鎧,或鎧甲連稱。”
“而且”
曹七七頓了頓,加重語氣道:
“盔甲的頭盔在古代不叫頭盔,學名叫:兜鍪(dōu-móu),兜鍪通“兜牟”。”
秦漢以前稱胄,后稱為兜鍪。種類多以形象設定,有虎頭兜鍪、鳳翅兜鍪,狻猊兜鍪,等。
《東觀漢記·馬武傳》記載:“﹝武﹞身被兜鍪鎧甲,持戟奔擊。
兜鍪說的便是如此。
“臥槽?還可以這樣?”
直播間中眾人大驚:
“兜鍪,這么一聽比頭盔貌似高大上了許多”
“呵呵”
曹七七冷笑了兩聲,她指了指武將頭盔眉頭部分說道:
“兜鍪眉頭部分的裝飾叫:眉庇:”
眉庇是古代頭盔上的裝飾,始處于魏晉南北朝時期,至宋朝時期發展完善成中國古代鎧甲的經典款式。
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