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紹完笏板后,曹七七將鏡頭自下而上緩緩移動至文官頭頂。
“這文官所穿的是朝服,朝服,又稱為“具服”,是古代中國在大祀、慶成、正旦、冬至、圣節及頒詔開讀、進表、傳制等重大典禮時使用的禮服,其基本樣式是衣裳制”
東漢以后的朝服包括梁冠、赤羅衣、白紗中單、青飾領緣、赤羅裳、青緣、赤羅蔽膝。
朝服也被受漢文化影響的國家廣泛采用,包括鈤笨、高麗等均制定了朝服制度。”
畫面定格在文官的帽子上:
“這就是梁冠,梁冠亦是一種統稱,通天冠、進賢冠、高山冠、遠游冠等都屬于梁冠。,他這一身朝服為:儒服”
“小蘿莉,你等會,衣裳制是什么意思?”
“衣裳制是漢服的樣式之一”
曹七七說到:
“漢服“始于黃帝,備于堯舜”,源自黃帝制冕服。定型于周朝,并通過漢朝依據四書五經形成完備的冠服體系,成為神道設教的一部分”
“因此后來各個華夏朝代均宗周法漢以繼承漢衣冠為國家大事,于是有了二十四史中的輿服志。“黃帝、堯、舜垂衣裳而治天下,益取自乾坤”,是說上衣下裳的形制是取天意而定,是神圣的。”
漢服的款式雖然繁多復雜,且有禮服、常服、特種服飾之分,
漢服的形制主要有:
“深衣”制(把上衣下裳縫連起來)
“上衣下裳”制(上衣和下裳分開)
“襦裙”制(襦,即短衣)。
除此之外還有許多類型。
“深衣”制:
即被用作禮服,又可日常穿著,是一種非常實用的服飾。它也是君主百官及士人燕居時服裝,燕居指非正式場合,屬于休閑類服飾。常做袍服(深衣)為百官及士人常服使用。
“上衣下裳”制:
包括冕服、玄端等,是君主百官參加祭祀等隆重儀式的正式禮服。
“襦裙”制:
這種方式沒有很多的禮儀規定,一般是用于常服的。襦裙為婦女喜愛的穿著。
“哦哦,衣服原來也是有不同分類的啊”
眾人恍然大悟。
“據說古代皇帝往后各有六服”
青青子衿忽然出現。
“嗯”
曹七七感覺自己這工作和導游沒啥區別,甚至比導游還慘有點像老教授在線教學,心累:”
古老的天子六服、王后六服、儒服、劍服位于漢服體系的中心,沿襲四千多年。冕服是漢服的根源,也最能體現“絕地天通”的華夏信仰。
天子六服:
裘冕、袞冕、鷩冕、毳冕、絺冕、玄冕
代表天乾,三辰(日月星)
王后六服:
褘衣、揄翟、闕翟、鞠衣、展衣、褖衣
代表地坤,五行(木火土金水)
文官的朝服稱為:儒服(士大夫之服)。
武官的朝服稱為:劍服(武士之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