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禮監由太監掌管,在明初并沒有太大的權力,而且受到限制。到了中后期,由于皇帝怠政厭政以及幼沖等原因,皇帝經常讓司禮監代帝批紅。這樣司禮監利用這一機會,不斷擴大自己的權力,干預明朝的中央決策,給明朝政治、經濟、軍事、司法造成了惡劣的后果。雖然司禮監擁有如此大的權力,然而卻不能像唐代后期宦官那樣任意廢立皇帝。明代的司禮監始終受制于皇權。
明代司禮監著名宦官王振、劉瑾、馮保等皆曾任司禮監之主管,都是司禮監掌印太監,魏忠賢曾任司禮監秉筆太監,還兼任東廠太監一職。”
曹七七嘆了口氣,感覺心累,明孝陵搞完啥也沒混到,就一鐵拳,情緒十分低落:
“內官監”
內官監主要掌管木、石、瓦、土、塔材、東行、西行、油漆、婚禮、火藥十作,以及米鹽庫、營運庫、皇壇庫。國家營造的宮室陵墓,器用冰窖等都由其負責。
御用監,
清順治時十三衙門亦有御用監,康熙即位后裁撤,改設廣儲司,屬內務府。
掌造辦宮遷所用圍屏、床榻諸木器,以及紫檀、象牙、烏木、螺甸等玩器。又有仁智殿監工一員。掌武英殿承旨所寫書籍畫冊等。
司設監,清初廢司設監。
專責管理鹵簿、儀仗、雨具、大傘等,設掌印太監一員。
御馬監,
是明代宦官機構中設置較早的一個。
在明代宦官二十四衙門中,司禮監和御馬監是最值得重視的。
司禮監代皇帝審批閣票,與內閣對柄機要,實為“內相”;
御馬監與兵部及督撫共執兵柄,實為內廷“樞府”。
其實,御馬監還要管理草場和皇莊、經營皇店,與戶部分理財政,為明廷的“內管家”;兩度設置的西廠,也由御馬監提督,與司禮監提督的東廠分庭抗禮。
由于御馬監職掌御馬,自然有養馬、馴馬人員,由此產生了一支由御馬監統領的禁兵——騰驤四衛及四衛、勇士營。
宣德六年時,這支禁兵有三千一百人,取了一個正規的名稱:“羽林三千戶所”。兩年后,以此為基礎,充實京軍各衛養馬軍士及原神武前衛官軍,組編成騰驤左、右衛,武驤左、右衛,統稱“四衛”,又名“四衛軍。
清·康熙即位后裁撤。
神宮監,
設置洪武十年。
掌太高各廟灑掃、香燈等事。
尚膳監,
掌皇帝及宮廷膳食及筵宴等事。
清順治時十三衙門亦有尚膳監,康熙即位后裁撤,改設采捕衙門,屬內務府,后又改為都膳司。
尚寶監,
掌寶璽、敕符、將軍印信。
清順治時十三衙門亦有尚寶監,旋改司,康熙即位后裁撤。
印綬監,
掌古今通集庫及鐵券、誥敕、貼黃、印信、勘合、符驗、信符等。
直殿監,
掌各殿及廊廡掃除。
尚衣監,
掌皇帝所用冠冕、袍服及履舄、靴襪。
清順治時十三衙門亦有尚衣監,康熙即位后裁撤。
都知監,
原掌宮廷各監行移、關知、勘合,后僅隨皇帝前導警蹕(負責導引清道警戒)。
“這些都是太監的”
曹七七隨即說道:
“宮女也有六個局:尚宮局、尚儀局、尚食局、尚服局、尚寢局、尚功局,每個局下設四個司。”
尚宮局,
掌導引皇后及賞賜等事;轄司令三人,掌圖籍法式,糾察宣奏;典琮三人,轄琮璽器玩。
掌管司言、司簿、司正、司闈四司。
尚儀局,
掌禮儀教學;轄司氏三人,掌音律之事;典贊三人,掌導引命婦朝見。
掌;司籍、司樂、司賓、司贊。
尚食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