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盜木此事流傳甚廣,甚至可謂是乾隆一生的污點,但其真實性有待考證”
曹七七到:
“乾隆年間曾經對明十三陵進行大規模修葺,鑒于明十三陵大多使用金絲楠木等帝王木,而此類木材在清代已經十分稀缺,因而采取了‘拆小改大’,拆大改小主要針對朱棣的長陵。現如今修繕過后的痕跡還可以尋到”
“在修繕過程中物資有所剩余,據記載:大小楠木238件,木墩頭584件,改砍糟楠木224件,小件楠木截頭折方25700余尺,花斑石500余塊,舊磚130萬塊等。至于這些物資的下落目前沒有任何詳細史料記載”
“但作為一代帝王,天下都是他的,大可不必如此,有損名聲”
曹七七到:
“此事的真實性還需要大家今后去努力學習相關史料以求驗證”
“大家今后看到類似的事情要全方位辯證的去看待,千萬不要道聽途說以偏概全,畢竟當下新聞天天都有各種翻轉”
曹七七諄諄教誨。
眾人:..........
為毛有一種老母親的既視感?
“總的來說,清朝時,相對唐宋等歷代帝王陵寢的管理,明十三陵是按照最優厚的古帝王陵寢進行管理的。”
第一、清朝時為加強明十三陵管理,設置司香內使、陵戶及明裔一等侯
司香內使,即守陵太監。
始設于順治元年(1644年)七月,長陵而下每陵設有四人。同年十一月始,命除定陵不設外,每陵改設為二人。
順治八年〈1651年〉五月,根據清世祖諭旨,設定陵太監,員額同其他十二陵。
順治十七年(1660年)因停定陵祭祀,故太監亦裁撤。
康熙年間,定陵以外十二陵計設太監22名。
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全部裁汰。
“可以看出,愛新覺羅的子子孫孫都有自己的想法,或多或少是有點叛逆”
陵戶,簡稱當地保安
負責看守陵園建筑及近陵樹木。始設于順治元年八月每陵設24名,給田22頃。
明裔一等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