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六日,朱由校御奉天門,即皇帝位,改年號為天啟(1621年為天啟元年),史稱天啟帝。至此,李選侍爭當皇太后、把持朝政的企圖終成畫餅。
李選侍雖已“移宮”,但斗爭并未結束。
“移宮”數日,噦鸞宮失火,經奮力搶救,才將李選侍母女救出。反對移宮的菅員散發謠言:選侍投繯,其女投井,并說“皇八妹入井誰憐,未亡人雉經莫訴”,指責朱由校違背孝悌之道。朱由校在楊漣等人的支持下批駁了這些謠傳,指出“朕令停選侍封號,以慰圣母在天之靈。厚養選侍及皇八妹,以遵皇考之意。爾諸臣可以仰體朕心矣”。
至此,“移宮”風波才算暫告結束。
“這邊是明末著名的宮廷三安”
曹七七道:
“至于,李選侍,這個女人的確是個狠人”
“首先,她曾經虐殺帝母”
“臥槽?”
眾人震驚
“真的假的?”
只聽曹七七娓娓道來:
“當時太子朱常洛宮中有兩位李選侍,無親緣關系,外界人稱東李、西李,李康妃為其中的西李,而東李則為后來的李莊妃。東李地位高些,但西李更受寵愛。”
王才人(孝和皇后)是太子長子朱由校(明熹宗)的生母,在當時太子宮中的地位僅次于太子妃郭氏。郭氏病死后,王才人母以子貴,成為太子宮中實際地位最高的女人。
但是西李恃寵而驕,根本不把王才人放在眼里,經常欺負她。
萬歷四十七年(1619年),西李不知因何故而生氣,居然將王才人毆打凌辱致死。
事后,西李未受任何處罰,反而獲得了撫養王才人之子朱由校的資格,為自己撈得了一項重要的政治本錢。
明思宗朱由檢在生母劉淑女(孝純皇后)被太子譴死后也曾交給西李撫養,后因西李生下皇八女樂安公主,改由東李撫養。
客魏集團覆滅之后,明思宗又念她是父親愛妃的情面上,放過了她。按常理李康妃撫養過天啟帝、崇禎帝,應該可以得到皇太妃的頭銜,但崇禎帝厭惡李康妃和鄭貴妃的為人,沒有給封尊和權屴,而是繼續以明神宗萬歷帝的劉昭妃為宣懿太妃,掌管皇太后印璽、行使皇太后權屴。
盡管如此,西李受益于客魏集團,卻沒有被客魏集團的覆滅而牽連,加上曾經打死皇后、劫持皇帝,卻還能活命并保留康妃頭銜,也算奇跡了!
崇禎十七年(1644年),明朝滅亡,明思宗的周皇后、明熹宗的張皇后、很多太監宮女都自殺殉國。以李康妃的為人,自然沒有那么高的氣節,結果被李自成俘虜,后來又落到清廷手里,她和其他一些幸存逃亡的明朝妃嬪皆由清政府出錢供養起來。
根據清代筆記《池北偶談》記載,她于康熙十三年(1674年)五月十八日薨逝,至少活了八十余歲。是中國兩千年封建歷史上壽命最長的后妃之一。此時,距離“移宮案”發生已有54年,距離明朝滅亡也有整整三十年了。她的夫家——朱明皇朝早已灰飛煙滅,她的獨女早已病故,而女婿外孫子女也早已滿門自盡,紫禁城的主人也已經換成了滿州愛新覺羅皇族。
“這個女人,居然壽終正寢!”
“還有沒有天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