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牌坊前方為一道紅色宮門,道路兩側左右各立一塊下馬碑。石碑豎立在三層石條壘砌的方形基座上,碑高4.45米。碑的正反兩面刻有楷書“官員人等至此下馬”八個大字,碑文清晰可見。
“前面便是天壽山的門戶——大宮門了”
曹七七指了指前面的紅壁黃瓦的大紅門:
“大宮門為通往明十三陵的門戶,它下辟三券門位于高崗之上,中門正對天壽山主峰,名大宮門,清代稱大紅門,后稱大宮門。”
仔細觀之:大宮門為單檐廡殿頂,黃色琉璃瓦覆頂,下辟券門,有三座門洞,兩側銜接兩堵窄窄的矮墻。大宮門頂部有琉璃螭龍和吻獸。
“大宮門兩邊原有40公里圍墻,目前只有圍墻遺址。”
曹七七指著三座門洞說道:
“與其他帝王陵寢一樣,三座券門各有功用。中門為帝后梓宮、神御之物等經由之門;左側門戶為皇帝謁陵所經之門,右側門戶為文武百官謁陵所過之門”
“這個大家當做大紅門看待就行”
曹七七到。
“話說,古代為什么皇帝的詔書叫圣旨呢?還特么一天天奉天承運皇帝詔曰開頭”
忽然一名水友開頭。
“年輕人,讓你多讀書,你偏偏喜歡養豬”
老頑童忽然冒頭。
“hei,boy,讓你good-good-study,你偏偏give-me-five!”
神仙子也加入了嘲諷。
“hei,兄弟,讓你不要背對眾生,你偏要裝比,遭雷劈了吧”
“嘿,老弟.........這個我不會,下一個會的來接”
眾多水友十分默契的自發開始排起了隊型.
曹七七:..........
你們夠了。
“咳咳,咋的,是這個家盛不下你們了,還是你們想搞文藝復興?”
曹七七無語的瞥了眾人一眼。
“首先,說說圣旨”
圣旨,是古代帝王的意旨和命令。
漢·蔡邕《陳政事七要疏》:“臣伏讀圣旨,雖周成遇風,訊諸執事,宣王遭旱,密勿祗畏,無以或加。”
《三國志·魏志·張遼傳》:“以明公威信著於四海,遼奉圣旨,豨必不敢害故也。”
圣旨通常指代圣人的旨意,佛教徒稱佛諭。
我們只說,帝王的圣旨。
曹七七頓了頓:
“圣旨均為卷軸形式,軸柄質地按官員品級不同而有嚴格區別:
一品為玉軸,二品為黑犀牛角軸,三品為貼金軸,四、五品為黑牛角軸。
據介紹,圣旨的寬度一般在33厘米左右,它的長度歷代并沒有硬性規定,長的可達5米,短的也有約兩米。”
“臥槽?這尼瑪還搞歧視?”
眾人大驚。
“呵呵,你品,你自己品”
曹七七接著說道:
“圣旨的材料也十分考究,均為上好蠶絲制成的綾錦織品,圖案多為祥云瑞鶴,十分富麗堂皇。圣旨兩端則有翻飛的銀色巨龍作為防偽標志。”
曹七七到:
“有些圣旨還有另一個防偽絕招,圣旨的絹布上印滿了祥云圖案,而且所有的圣旨開頭的第一個字,必須寫在右上角第一朵祥云上。”
“牛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