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職:內三院、宗人府、衍圣公、軍機事務處、各部、都察院、理藩院、盛京五部、戶部總理三庫事務、翰林院、內務府、詹事府、通政使司、大理寺、太常寺、各省都司、布政使、順天府、奉天府;
武職:公、侯、伯、經略大臣、大將軍、將軍、領侍衛內大臣、都統、提督、總兵、鎮守掛印總兵、提督九門統領、護軍統領、前鋒統領、火器營、向導總領、邊僵處事務大臣等。
第五、銅質官印。
清代職官中三品至九品官印,不論其稱為“印”、“關防”,抑或“圖記”、“條記”,均采用銅質。至清季則出現包銅木印,應視為銅印的替代品。
此種印現今存世最多。
第六、木質印為清代未入流官所用印。
包括文職佐雜人員,不兼管兵、馬、錢、糧之武職官,以及各府縣僧道陰陽醫官與佐雜人員。
除此之外,不常見的清代菅印還有銅鍍金質、牙質、鐵質、石質。
“總而言之,不同級別的印信都有嚴格的等級制度,具體分為寶、印、關防、圖記、條記和鈐記六種。”
曹七七打量著面前的碑樓贊嘆不已:
“官印還體現在鈕式方面”
最高級別:龍鈕
最高級形式御寶之鈕式,自宋代一改前代御寶螭虎鈕為盤龍鈕后,歷代相襲均為龍鈕。
清代御寶亦采用龍鈕,但又鐫為不同的形式,即交龍鈕、盤龍鈕、蹲龍鈕三種,而以交龍鈕為普遍。“二十五寶”中共有17方為交龍鈕,蹲龍鈕為2方、盤龍鈕為6方。
另有用龍鈕者,一為皇后之寶交龍鈕,太皇太后之寶、皇太后之寶皆盤龍鈕,皇貴妃寶、貴妃寶、皇太子寶為蹲龍鈕。
第二等級:龜鈕
龜鈕是僅次于龍鈕的等級。
清代妃金印及和碩親王寶、親王世子寶朝鮮國王印均為龜鈕。
龜的造型為首、尾均作龍形,只有身軀似龜而已。
第三等級:麒麟鈕
此種鈕式用于官印之上是清代的獨創。麒麟鈕為多羅郡王印之鈕式。
第四等級:駝鈕印
此為清代對外藩所賜印,如安南、琉球、暹羅等國王印。
因駝性馴服,又為北方所產,故選此種形象制為恭順中原正統王朝的民族首領。
第五等級:云鈕
云鈕印為清王朝頒賜臧和尚至尊的印鈕形式。
第六等級:虎鈕
明代始于掛印將軍印用虎鈕,清代則廣及公、侯、伯及一、二品高級武官及邊政大臣之銀質官印。又分為有臺與否,以臺之多少為其尊卑等次。
如公、提督、總兵官為三臺,二臺者為侯、伯、經略大臣、大將軍、將軍、領侍衛內大臣、提督九門步軍統領、圓明園總管八旗、內務府三旗官兵、察哈爾都統以及外處事務大臣、鎮守掛印總兵官銀印等。
無臺者為辦理阿克蘇諸處事務大臣、提督、總兵官等銀印。
第七等級:直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