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奉朱批的奏折,都由軍機處謄錄一份備查,即為“錄副奏折”。
只有極少數奏折或因事涉機密,或因風聞奏事,被皇帝留在宮中,稱為“留中”。
凡留中的奏折,一般不朱批,不錄副,也不發抄,過后以原折交軍機處歸檔,故亦稱作“原折”。
聽著這奏折的名稱,大部分人都是頭一次聽聞,十分的好奇。
曹七七環繞著石碑一面仔細端詳,一邊繼續說道:
“由于奏折免去了中間環節的傳遞,又采用廷寄方法,不但能迅速遞到皇帝手中,而且在皇帝朱批御旨后,又可直接發還上奏官員,馬上付諸實行,從而大大提高了行正效率,給清朝的征治帶來了積極的影響。
同時,由于奏折都是秘密進行,于是在直省督撫與司道之間,地方與中央,內廷與外廷之間,除正常的領導與被領導等關系之外,又形成了一種相互制約的關系。
皇帝可以從奏折中直接了解到各種事情,于是借助奏折整飭吏治,監察民情,發號施令,排斥異己,天下庶務總歸一人處理,從而使封建皇權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
因此,“在中國章奏制度史上,雍正一朝應該是最為多姿多彩的時代,而帝王對朱批運用的巧妙和有效,雍正也可以說是前無古人的了”。而這一切,張廷玉是功不可沒的。說這是他的大事業大功業,一點都不夸張。”
“內廷外廷?”
“什么是內廷呢?”
“外廷指的是什么呢?”
曹七七嘆了口氣,自己在故宮那一塊白說了:
“供皇帝生活聽政的宮殿群用高大的城墻包圍著,稱為宮城。坐北朝南是其一貫的方位。宮城以南北為縱向分為外廷。”
外廷是皇帝舉行大典,接見群臣,處理政事的地方。
外廷由若干個大型宮殿組成,其中最大的一座一般稱為“前殿”,是皇帝舉行即位、大赦、節慶等大典的地主。外廷的東西兩側是官員辦公的低矮房屋。
內廷,帝王居住或處理政務的地方。
故宮宮殿的建筑布局外朝、內廷之分:
外朝以太和、中和、保和三大殿為中心,是封建皇帝行使權力、舉行盛典的地方。
內廷以乾清宮、交泰殿、坤寧宮為中心,是封建帝王與后妃居住之所。此外還有文華殿、武英殿、御花園等。
“奏折、奏疏有什么區別嗎?”
人們好奇。
“奏折是保密的”
“奏疏基本是公開的”
曹七七道。
“那奏疏和奏書一樣嗎?”
水友又問。
“不一樣”
曹七七說道:
“奏疏是臣子向皇帝言事的奏章,內容較為廣泛”
“而奏書,只在臣下向王公陳述意見時可用。”
“在清朝,除了皇帝、皇后以及皇太后外,其他人是沒有資格收奏折的,但是縱觀歷史乾隆的一個妃子卻打破了這個慣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