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好了,這只是給死人坐的,別當真”
曹七七道:
“而且,明清皇帝寶座還是有區別的”
“大家日常在影視劇中所看到的龍椅,其實都是金鑾殿中的那張威武的龍椅”
曹七七道:
“北京紫禁城中的太和殿,也就是金鑾殿中的那把金碧輝煌的龍椅名為:髹金雕龍木椅”,也叫髹金漆云龍紋寶座,是象征至高無上的封建皇權”
髹金漆云龍紋寶座,它是明朝嘉靖(1522—1566)年間用楠木制作,通高172.5厘米,座高49厘米,座寬158.5厘米,縱79厘米,下層座長162厘米,寬99.5厘米,高21厘米。
寶座通體從上到下每層都裝飾著祥龍紋。
椅圈上,盤繞著13條形象生動的金龍,椅背正中是一條正龍,昂首立于椅背的中央;后背盤金龍,中格浮雕云紋和火珠,下格透雕卷草紋。高束腰處四面開光,透雕雙龍戲珠圖案。透孔處以藍色綢緞彩地襯托,高束腰上下刻蓮瓣紋托腮。中間束腰飾珠花,四面牙板及拱肩均浮雕卷草和獸頭,椅面配金黃色綢緞坐墊,富麗堂皇,精美絕倫。
“樣子與平常座椅不大一樣:有一個“圈椅式”的椅背底座不采用椅腿,椅撐,而是一個寬約2.5,進深一米多的“須彌座”。
十三條金龍分布盤繞于椅背上,其余各部位又雕火珠紋、云紋、卷草紋等,通體罩金箔并鑲紅藍寶石作裝飾,顯得富麗堂皇又氣勢威嚴。
“根據故宮博物院文物專家的考證,這座龍椅是明代制品,可能是嘉靖皇帝重建皇極殿時的遺物。”
這座象征帝王威嚴和權力的龍椅,還有一段不同尋常的經歷。
1915年,袁世凱竊國稱帝,太和殿里的許多陳設被拆掉,龍椅也隨之不知去向。袁世凱花費40萬大洋打造了一把椅背極高,椅面較矮的西式大椅,放在殿中顯得不倫不類,不中不西。
袁世凱只做了八十三天的皇帝就一命嗚呼了,隨即恢復了共和體制,但袁世凱的座椅卻直到1947年才撤去。
為了保持宮廷的原貌,決定重新安放龍椅,可是清代制的龍椅尺寸太小,與太和殿的宏偉氣魄不夠協調。1959年,故宮博物院專家在一張光緒二十六年的舊照片上,看到從前太和殿的陳設情況,就根據照片中的龍椅式樣,四處查找,終于在一處存放舊家具的庫房中,發現這座明代龍椅。
因為龍椅長期被看作普通家具,隨便棄置,弄得殘缺不全。后來根據有關資料,請名匠高手修復,共用了934個工日才竣工。
“真是金子做的?”
人們驚訝不已。
“并不是”
曹七七否定道:
“這座金光閃閃的龍椅并不是用純金打造的。它是用樺木作為內撐,用紫檀做的框架,輔佐以部分金絲楠木。完成之后椅子的周身涂滿了金粉,所以看起來金光閃閃。”
“髹金漆云龍紋寶座,是紫禁城里保存下來唯一的一個明代的寶座”
“臥槽買家秀和賣家秀”
“勞資居然天真的以為,那是純金做的”
“夢想破滅了”
“哈哈哈哈”
曹七七大笑:
“那后面的屏風呢?”
有人問。
“金鑾殿龍椅后的屏風啊”
曹七七想了想回答道:
“那是七扇雕有云龍紋的髹金漆大屏風。它是明朝嘉靖(1522—1566)年間制作的,通高172.5厘米、寬158.5厘米、縱深79厘米。”
“屏風上刻有48個金字,由左往右分別為:”
功高惟志
業廣惟勤
首出廉物
萬國咸寧
惟天聰明
惟圣時憲
惟臣欽若
惟民從義
愷悌君子
四方為則
知人則哲
安民則惠
“那后面的雞毛一樣的扇子是啥?”
有人又問:
“就是電視劇中皇帝身后左右兩個宮女拿著的那個羽毛扇子”
“那個是儀仗扇,叫:掌扇,又名:五明扇”
曹七七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