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還有金粉盒、金錠、帶柄金罐、金瓶、金食器、金皂盒、刻龍鳳紋金唾壺、錫冥器、玉佩、青花梅瓶等”
“哦對,這個青花梅瓶重點介紹一下”
曹七七道:
“定陵地宮出土最多的青花梅瓶。瓷瓶通高70.8厘米,口徑10.3厘米,底徑20.5厘米,蓋徑16.7厘米。小口微侈、束頸、廣肩、瘦腹、平底。蓋為覆碗形,頂有圓鈕。器身上部和下部是變形蓮瓣紋,中部繪二升龍纏枝番蓮紋。蓋鈕及頂部飾變形蓮瓣紋,肩部印有“大明萬歷年制”。”
“青花梅瓶出自于地宮后殿棺槨四周,它可能是一種“風水瓶”,是用來作為“四方清平、四平八穩”的象征。”
“除此之外,萬歷皇帝隨葬品還出土了,盔甲”
“就是這個”
說著,曹七七給屏幕上浮現出了明朝款式的盔甲,她放大了頭盔。
但見盔頂鑲束腰形仰覆蓮座,四周有原色帽檐金色鑲邊,盔六面嵌六面金色六甲護法神像,除一神雙手執旗外,其余各執兵器。
盔頂基座上嵌金色玄武大帝坐像坐像披發跣足、身著玄袍、金甲玉帶,仗劍怒目,足踏龜蛇,頂罩圓光。在其背后插有長長金管,上覆紅色旗纓。
曹七七道:
“此盔形制在《明會典》中有記錄,名為“金護法頂香草壓縫六瓣明鐵盔”。”
“根據測量,此盔重一點六九公斤,整體通高三十三厘米,帽兜高十七厘米,頂部基座真武大帝坐像高九點八厘米,六甲神尺寸約八點一厘米。
該頭盔使用六塊鐵板打造,里用鐵條壓縫,外用金飾條刻香草紋。盔緣與頂相接處用金飾蓮瓣紋壓縫,使有鉚釘接縫,頭盔內用黃素綢作襯里。
“為什么還有神像呢?”
眾人疑惑。
“君權神授,這屬于正常現象”
曹七七道:
“明朝對道家是非常崇敬。”
“傳說,明太祖朱元璋曾得到真武大帝的護佑而躲過敵兵追殺。”
道家《道德經》被明太祖朱元璋視為“惟知斯經乃萬物之至根,王者之上師,臣民之極寶”。
“那這六甲神又是什么呢?”
“六丁六甲本為司掌天干地支的神祇,其神十二位,在后期等同于六十太歲將軍里的六甲太歲神與六乙太歲神。”
曹七七道:
六丁為丁卯、丁巳、丁未、丁酉、丁亥、丁丑,是為陰神。
六甲為甲子、甲戌、甲申、甲午、甲辰、甲寅,是為陽神。
陰神玉女、陽神玉男
“六丁六甲源于先秦記載的六十甲子,在道教也與四值功曹、二十八宿等同為常見的護法神將,經常在禳災中作為武神被道士召請,厲行風雷,制伏鬼神。”
“有名字嗎?”
人們好奇。
“有,但是說法不盡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