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僚村,
有二大姓氏的宗祠,廖氏宗祠、房派小祠。
蘭溪堂
又名側面虎形,背靠學校,壬山丙向,天井水出丁口,丁向開院門。祠前有一個反弓刀形水池。祠建于明朝中葉,原來三房俱發,人丁興旺,清乾隆年間重修時改動了朝向,丁財忽衰,幾乎絕了二房,在清嘉慶年間再修時,特意立了禁碑,不許后代再改朝向。
蛇形祠
是曾氏一個房祠,祠建正在后龍山一個蛇形山梁之下,整個祠以蛇的特性設計。后龍是一條蜿蜒的山梁,祠堂正好座落在山梁落穴處。祠堂后坡用石塊擺成蛇鱗形,狀如蛇頸。祠堂院門開在右側,門口有一堵墻擋著,繞道而入,是一道狹長的曲廊。院墻不高,但院內一堵照墻很高,把祠堂大門擋得很嚴實。院內祠堂門前開了一口半月池。整個祠堂造型低矮、曲仄。到處都不對稱,院子一邊大小,房子一邊大小,連房沿都是一邊大小,屋后的墻角都是一邊方一邊圓。堂內香爐擺法也怪,神案上一個香爐,神案下一座香爐。這座精心設計而處處別扭的祠堂確實耐人尋味。這是一個下山蛇形,壬山丙向兼亥巳,穴點在蛇的七寸,院門丙方正是蛇口,壬山丙向兼子。
相傳做這個祠堂的地理先生姓廖,是他們的母舅。用羅盤分金,共五房,其母問兄長,那一房好?當時回答說都好。晚上,私下告知其姐妹說,好在二房,差在四房。其母要兄長改變風水,因為四房孝順,二房忤逆。后來其兄通過改變房子結構,做成蛇形,讓風水好四房絕二房。后來二房發現了蹊蹺,向舅舅求情,舅舅點撥他在地下放一個香爐祭祖,二房于是也可以看見天光,后代不至于絕香煙。
維慶堂(狗形祠)
位于三僚曾屋村誠真希望小學背后,大門甲山庚向兼卯酉,側門壬山丙向兼子午。整個房屋按照狗的特征進行設計,門大,窗大,祠內的神案牌位不是安在祠中間,而是安在祠內北邊角落,祠的后門也不是開在后面,而是開在房子的前側,開在狗耳的位置上,祠的前面還精心設計了一個狗食盆。
狗形祠屬曾氏三房。
若文堂
位于三僚老圩南面曾氏老屋,屬曾氏三房的房廳,其天井分上下兩座,下天井只有三面,一面由墻代替,故名“掛壁天井”。掛壁天井大門未開,只在屋角開一側門,據說開大門會絕長房,不開大門開側門,房房皆利。
現在長房很盛,有800多丁,祠堂是明朝時曾喬世做的,叫“翻肚鯉魚形”。
這祠堂的門多次遭雷擊,這又有一個講究,叫雷越打,鯉魚籽越多。因為一打雷,鯉魚便產卵。
祠堂是坤艮兼辛乙向,辛丑分金,甲方開門,出子午口,卯水上堂,對酉卯峰,所以不能正面開大門,正面如果開門朝不了山峰,而側面開門是一個尖峰,甲方開門對文峰,是希望出文人。
國師曾羅三、曾永章都是出在這個祠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