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所有的皇帝都在宋六陵嗎?”
忽然有人質疑。
“不是”
曹七七道:
“宋朝最后一位皇帝宋少帝-趙昺(bǐng)的陵墓在廣東,也是廣東唯一一座南宋帝陵”
宋少帝,又稱宋朝末代皇帝:
宋度宗第三子,宋恭帝、宋端宗的弟弟,宋朝第十八位皇帝,曾被封為信國公、廣王、衛王等爵位,母親是俞修容,景炎三年在碙州即皇帝位,改年號為祥興。
趙昺生于公元1271年,這一年,忽必烈建立了元朝,因此,他一出生就注定是一場悲劇。1274年,度宗死在酒色之中,四歲的嫡子趙顯在奸臣賈似道的扶持下登基做皇帝,稱為宋恭帝。當時宋元交戰,元兵已飲馬長江,南宋國勢危急。
1276年,南宋國都臨安(杭州)陷落,宋恭帝被俘。南宋大臣護送趙昰和趙昺南逃,并在福州擁立趙昰為帝,即宋端宗。元兵窮追不舍,南宋小朝廷被迫繼續逃亡到廣東。1278年端宗病死,大臣們就擁立8歲的趙昺為帝,改年號為祥興,并以陸秀夫為左丞相,張世杰為太傅,進駐廣東新會崖山,繼續抗擊元軍。
祥興二年(1279)正月,元軍進攻崖山,宋元兩軍在廣東新會的崖山海面決戰,結果,張世杰所率宋軍寡不敵眾,大敗海上。3月19日,陸秀夫見大勢已去,于是身穿朝服,將8歲的小皇帝趙昺抱到船頭,叩首再拜道:“國事至此,陛下當為國死。德祐皇帝(宋恭帝)辱已甚,陛下不可再辱!”言罷,背起小皇帝,跳入茫茫大海,至此,南宋徹底滅亡。
“關于少帝的遺體,有兩種說法”
《趙氏族譜·帝昺玉牒》載:“后遺骸漂至赤灣,有群鳥遮其上,山下古寺老僧往海邊巡視,忽見海中有遺骸漂蕩,上有群鳥遮居,竊以異之。設法拯上,面色如生,服式不似常人,知是帝骸,乃禮葬于山麓之陽。”
而民間則傳說,當時赤灣海灘漂來一具身著黃袍龍衣的童尸,而赤灣海邊天后廟(即今天位于赤灣的天后博物館)的一根棟梁卻突然塌下,廟祝與鄉紳父老急忙焚香問卜,得知童尸為少帝遺骸,塌下的棟梁是天后娘娘送少帝做棺材的材料,當地百姓于是禮葬趙昺于天后廟西邊的小南山腳下。
“太慘了,溥儀也是連皇陵都沒進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