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得到蒙托亞國王的授意后,托德斯王國掌璽大臣便在王宮內按照米勒的請求秘密將其召見入宮。
和他們推測的一樣,米勒的確是向他們索要軍事通行權,并要求托德斯人隱瞞這件事,不要向外泄露出去,對此,他們愿意付出讓托德斯人滿意的報酬。
掌璽大臣基爾遵從國王的意志,先是答應了米勒提出的軍事通行權的請求,但他隨后婉言謝絕了帝國提出的報酬,希望將報酬換成托德斯王國能夠永久得到帝國的庇護。
對于托德斯人提出的交換的條件,米勒早就已經做好了一定的心理準備,在他看來,現在帝國的勢力如日中天,愈發強大起來,只要周邊各國的領導人不是那種弱智,就肯定不會和帝國對著干。
而像托德斯王國這種緊貼著帝國的弱小國家,他們想要生存下來的唯一辦法就是投靠帝國,成為帝國堅定的支持者,或者得到帝國的庇護,換取帝國不對他們動手。
除此之外,也就沒有第二條路了,在查理重建波爾斯蘭帝國后,他的野心簡直是昭然若揭,沒有人相信查理和他統治下的帝國的擴張的腳步會止步在恢復古老帝國曾經的疆域,周邊的國家自然而然將會是遭到帝國進攻的下一個目標。
相信等托德斯王國得到庇護的消息傳出去后,周邊的其他國家也會派出使者同帝國接觸,不過他們不會一上來就直白的尋求庇護,而是先打聽一下帝國接下來的動向,如果暫時不準備對外擴張,那皆大歡喜,如果帝國還磨刀霍霍準備開戰,那他們就要爭先恐后地尋求合作了,最起碼也要讓自己免于被攻打。
扯了那么多,米勒還是答應了下來,在他出發之前,外交部長亞森就已經提前和他通好了氣,像是這種條件完全可以答應下來,反正托德斯王國地盤不大,也沒有什么有價值的自然資源,將其納入庇護之下也剛好避免了浪費兵力在這上面。
嗯沒錯,帝國高層其實一開始打算,若是托德斯王國不識抬舉獅子大開口,等恩克蘭戰場勝利以后就攜大勝之威順便將這個不長眼的小國給滅了,滅一個是滅,滅兩個也是滅,不嫌多。
托德斯國王如果知道帝國高層一開始的打算的話,一定會驚出一身冷汗,然后直接把提議趁機勒索一頓的那個外交部長踢出去。
得到米勒的同意后,掌璽大臣基爾便和米勒簽訂了一份秘密條約,這份條約的內容便是托德斯王國向波爾斯蘭帝國開放軍事通行權,換取波爾斯蘭帝國的庇護——在托德斯王國陷入戰爭狀態后,波爾斯蘭帝國必須參戰,保衛蒙托亞王室的統治。
這份條約在簽訂之后不會馬上公布,等帝國軍隊借道托德斯王國南下背刺恩克蘭第一軍后,兩國才會公布這份條約的內容,另外,在帝國軍隊發起進攻之前,托德斯王國必須確保條約內容不會被泄露,如若條約被泄露出來,將即刻失效,并遭到帝國的嚴厲報復。
在簽訂條約后,基爾和米勒面帶微笑地相互握手,基爾還邀請米勒留下來共進晚餐,卻被后者婉言謝絕,米勒沒空和托德斯人鬼混,他要趕著回到下塌處,將這個消息匯報給國內,讓帝國軍隊做好進攻準備。
……
由于中情局在這個小國內部沒有派遣間諜特工構筑情報網,因此米勒只能讓隨從乘坐快馬返回國內,跑了一天一夜后,不知跑死了多少匹馬,隨從終于將這個消息送到了留在邊境等待他們的人員,后者第一時間送回了安克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