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后,帝國機器開始高速運轉起來,先前從北方調動南下的第四軍的三個師得到命令后,改道前往與托德斯王國的邊境,在那里,他們換上了托德斯王國提前準備好的軍服,變裝為托德斯軍隊大搖大擺地進入該國,朝南方疾馳而去。
這也是兩國簽訂的條約中的一條,主要是為了防備恩克蘭人留在托德斯王國可能的眼線,以及當地人傳播的流言——在這個時代,可不要小看流言的傳播速度,很有可能軍隊還沒趕到與恩克蘭共和國的邊境,關于他們的流言就先一步進入了恩克蘭人的耳中。
這也是以防萬一罷了。
在第四軍的三個師被送往托德斯王國的同時,恩克蘭戰場上的兩位軍長也得知了這一喜訊,這讓維克多兩人松了口氣,并沒有因為自己先前制定的備用計劃沒有派上用場而感到泄氣,相反,他們還感到一陣喜悅。
不管從哪個角度來看,還是借道突襲這個計劃最讓他們滿意,能夠以最小的代價換取最大的戰果,而他們制定的其他計劃,單單拿其中的夜襲這一條來說,夜襲的不穩定性還是太大了,若是在進攻前被發現,派出去的部隊不僅無功而返,還有可能會損失慘重,就算取得了勝利,以敵人的兵力密度來看,他們也很快就會被趕回去。
反觀借道突襲這個計劃……恩克蘭人在其后方的防御十分空虛,只要突襲部隊能夠一擊得手,將敵人在后方的部隊擊潰,恩克蘭人短期內是無法回防后方的,第四軍的三個師有足夠的時間能夠在敵軍后方活動。
如果能夠趁這時摧毀敵軍指揮部,將第一軍的指揮官殺死或活捉,第一軍也很快就會重蹈第二軍的覆轍,屆時哪怕有第三軍的支援,也只能暫緩潰敗的時間。
……
恩克蘭人完全不知道自己即將面對的是什么。
在第一軍面對托德斯王國的防線上,只部署了一個師的兵力,議會根據托德斯王國一直以來的中立政策,認為該國是不可能參戰的,因此也只讓第一軍在這里留下一個師的兵力進行防御外加監視。
該師配備了大量的線膛槍,在面對還裝備滑膛槍的托德斯軍隊時無疑占據了武器上的優勢,也正因為這樣,上頭才會放心的只部署了一個師的兵力。
卡米拉·芬利是來自恩克蘭斯鄉間的農家子弟,他和大多數士兵一樣,被煽動著加入了軍隊,而后被分配到了從貝溫省逃出來的第一軍,補入了第一軍的第七師。
在第七師被分配到這里后,他一開始還和戰友們一起抱怨沒能和敵人交戰,保家衛國,可隨著第二軍的潰敗,他們不由得慶幸起自己的好運。
可現在,他們的好運要走到盡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