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點,恩克蘭司的司長說錯了,哪怕發生在廣場上的流血事件中傷亡的人數再低,恩克蘭斯城的市民們也還是深刻地記住了軍隊曾經朝他們開槍的事跡。
這種深刻的印象就如同催肥的肥料一般,灌溉在先前就已經埋下不滿的種子的恩克蘭斯市民們的心中,讓那顆種子生根發芽、破土而出、茁壯成長。
只不過,白天發生在廣場上的流血事件已經在平民心中籠罩起了一層淡淡的陰霾,讓他們短時間內是不敢繼續走上街頭反抗議會了。
而在當天晚上的報刊中,也正如克賴頓·海勒所想的一般,刊登上了白天的那場流血事件,在報道中用尖銳的言辭抨擊了憲兵的暴行,職責他們不應該對無辜的平民開槍射擊,盡管憲兵在事后及時對平民進行了搶救,但這仍然沒有挽回他們在報道中的形象。
不過關于這件事的報道也緊緊只有當天晚上的這幾家報刊了,到了第二天陸續推出的報刊中都對前一天發生的事情只字未提,這不由得讓市民們對其浮想聯翩起來。
市民們的浮想聯翩似乎很快得到了證實,不知是誰先傳出來的,有某位自稱是某家報刊的編輯的人表示,在流血事件發生的當天深夜,城內的幾家報刊的負責人都被憲兵敲開了家門,威脅他們在明天的報紙上不能刊登關于流血事件的任何報道。
那些被威脅的負責人們當即答應下來,并下達了嚴格的死命令,不允許任何關于那件事的報道刊登出去,這也是第二天發行的報紙中沒有相關報道的原因。
這個傳聞迅速流傳在城市的大街小巷,許多市民對此深信不疑,因為壓下消息的行為的確是議會能夠做出來的。
當當局察覺到了這個流言的時候,第一時間對此進行了調查,并逮捕了數十個正在向他人傳播這個流言的的市民,對他們進行了審訊,想要從被捕的市民口中找到流言的來源,但是那些倒霉的市民所知的流言都是已經流傳了N手的消息了,對于憲兵的詢問,他們是一問三不知,最后只能無奈地把他們放了回去。
事情的發展超乎了帝國特工的意料,他們敏銳的發現,當前的氣氛非常適合他們的行動,只不過因為流血事件的緣故,大部分市民都是敢怒而不敢言,煽動他們參與暴動在短期內是不現實的。
考慮了這個原因,特工們沒有馬上就煽動暴動,而是在民間流傳出了更多的謠言,將平民和政府的矛盾挑動得更加尖銳起來。
而在同時,被他們送往前線的關于流血事件的消息也傳入了前線還在抵抗帝國軍隊的第三軍軍中,那些來自恩克蘭斯城的士兵在得知自己的家人很有可能參與了那場示威,并死在憲兵的槍下時,一個個都坐不住了。
他們紛紛聚集起來,向軍官請愿,想要從軍官口中得知首都的真實情況,但帝國特工傳遞情報的速度要比報刊的流傳速度更快,那些軍官也不知道后方發生的具體情況,只能嗯嗯啊啊地敷衍過去。
士兵們自然對軍官的敷衍感到不滿,但還沒等他們有所行動,在他們對面的帝國軍隊就發起了又一次的攻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