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無疑問,所有人都是傾向于吞并恩克蘭共和國的,就算沒有所謂的恢復古帝國疆域的理由,他們也照樣會給出這樣的答案。
“恩克蘭人的航海傳統在各國之間一直是最為出色的,他們是天生的水手和航海家,恩克蘭共和國的沿海地區也有著許多造船廠,剛好可以彌補帝國軍中嚴重失衡的海軍軍力。”
這是海軍部部長奧萊爾·西尼亞的意見,身為海軍部部長的他,看事的角度自然而然會從以海軍為主。
“不僅如此,恩克蘭共和國一向以國家富庶視人,肥沃的恩克蘭平原能夠為恩克蘭人提供豐富的農牧作物,發達的航海貿易又能提供不容小窺的貿易收入,若是我們能夠將該國吞并,我國的糧食和財政收入都能得到很大的提升。”首席大臣古尼拉如是說道。
身為首席大臣,他還是以能夠擴充國家實力的角度出發,而事實也的確如此,吞并恩克蘭共和國雖然會引起周圍各國的忌憚,但總的來說還是利大于弊,而且這是魯蒙人歷史上第一次有吞并恩克蘭的機會,要是就這樣放過了,他們肯定會后悔的。
查理和他們想的一樣,他也是選擇將恩克蘭共和國置入帝國的統治之下,他憑本事把恩克蘭共和國全境占領的,哪有把這塊到嘴的肥肉又吐出去的道理?
而且,就算將恩克蘭吞并以后,其境內會頻繁出現所謂的復國組織,在系統那強大的彈壓和轉換能力下,用不了幾年,恩克蘭地區就會徹底融入帝國,成為帝國忠實的臣民。
對恩克蘭共和國的處置就這樣順利地過去了,和恩克蘭議會派出的使者的談判,則是全權交給外交大臣阿爾格尼爾·亞森來處理。
接下來,就是查理最為關心的事情——新年召開的登基大典。
先前曾經提到過,查理本就準備在1755年的新年召開他的登基大典,正式加冕為波爾斯蘭帝國的皇帝。
他原本準備按照魯蒙王國的傳統,在安克頓城內的圣靈大教堂內加冕為帝,但隨后他又轉念一想,此舉很有可能被解讀為新帝國重視宗教,又或是被圣靈的狂信徒誤認為宗教高于皇帝,因此他取消了這個計劃,轉而在索納宮內加冕。
在南方戰爭還在進行的這段時間里,他加冕要用到的一切器具都已經準備就緒,所有的器具都使用純金制作,他將要戴著的皇冠除了本身是純金制成之外,上面也鑲嵌了一百顆各式名貴的鉆石珠寶,整個皇冠若是放在陽光底下,會從各個角度反射出刺眼的光芒。
而他當天身穿的衣袍也是他一直習慣的白色軍禮服了,而是按照魯蒙王國的傳統,縫制了厚重的同樣鑲嵌了大量鉆石珠寶的紅色禮袍,內襯金絲白襯衣,雍容大氣,光彩逼人。
總的來說,用一個字就足以形容這一整套,那就是“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