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國王都,薊城!
王宮大殿中!
燕王喜端坐在王位之上,正聽著下方裙撐站在那里議論紛紛。
待到眾臣議論了片刻后,燕王喜環視了一眼站在下方的眾人,嘴角帶著一絲笑意說道:“諸位臣子,秦國現在派出三路大軍攻打趙國,你們說我燕國應當作何態度?”
對于燕王來說,秦國去攻打趙國也正是他想看到的。
先前他們燕國出動三十萬大軍幫助趙國去攻打秦國函谷關,誰知道最后趙國卻只顧著保全自己,讓他們魏燕兩國去面對秦國的反擊,如今趙國這是在自作自受。
見到眾人沉默不語,燕王喜眉頭輕挑,看向眾臣:“既然諸位愛卿都沉默寡言,那寡人便自己獨斷了!”
說著抬手一揮:“來人,集結十萬大軍由魏成領兵,前去攻趙!”
眾人頓時楞在原地,一副不可置信的模樣看著燕王。
攻趙?
這不等同于在助秦滅趙過嗎?
趙國若滅,沒有了趙國作為屏障,燕國與秦國的領土接壤,這無疑是將燕國暴露在秦國的鐵蹄之下,豈不是等同于自掘墳墓?
縱然他趙國舉國死戰,但又如何能夠與秦國銳士相比?
而他們燕國連趙國都打不贏,滅了趙國,接下來又如何去面對秦國?
一旦秦王下令攻打燕國,他們燕國恐有覆滅之危啊!
只是燕王喜一向態度決然,若是直接出言反對,非但不能勸說燕王,甚至還會引起燕王的不滿、引來罪責。
上次函谷關之戰時,就因為朝中的一位大臣勸諫燕王發兵助趙,最后不僅函谷關沒攻下來,反而白白損失了三十萬大軍,燕王為此動怒,便隨便找了個借口將他囚禁在大牢中,等候死刑。
等了許久,還沒有站出來反對,燕王喜有些不耐煩的看向眾人:“若你們無異議,那寡人就立即出兵!”
話音剛落,一名大臣連忙從人群中走了出來,臉色有些擔憂道:“大王若是發兵助秦,可曾想過一旦秦國滅了趙國,我們燕國又該如何?”
等了半天,總算是有人出來了。
燕王喜欣慰的轉頭看去,只見站在大殿下方的人正是燕國將領、武成,也是繼樂毅之后燕王最喜歡的一名將軍,直接說笑道:
“武將軍,此次我燕國若是發兵攻趙,必能趁著趙國防守秦國之時,從中奪取不少的城池。如此一來,他秦國與趙國大戰一場,即便獲勝也會元氣大傷,哪還有力氣來攻打我燕國。”
“況且我燕國國力雖比不上秦國,但也不俱他遭受重創的秦國。”
武成聽完嘆息一聲,沉默了片刻后再次問道:“王上,難道真的要助秦滅了趙國嗎?”
燕王喜臉色一沉,有些不悅道:“此等良機,我燕國怎能錯過?”
趙國與他們燕國有著判盟一仇,若不是有著魏韓兩國幫助,他早就發兵去攻打趙國,以報三十萬大軍的血海深仇。
現在秦國大舉出兵攻趙,這等時候若是不趁機分一杯羹以報血海深仇的話,下次就不知道要等到什么時候了!
武成無奈的嘆息一聲,他知道一旦燕王下定決心,誰都無法更改。
如今燕國還沒有直面秦國,不知道秦國的可怕之處,若是等到秦國真的滅了趙國,領土與燕國接壤,那是恐怕就算是后悔也來不及了。
眾臣相互翹首,連武成將軍都勸說不動,他們又怎么能夠勸諫的住,他們可不想去面對燕王的怒火。
燕王看著諸多大臣再無人出來勸諫,臉上再次露出一抹喜色,當即馬上下令。
隨著王令下達,無數大軍迅速集結,而后從燕國境內奔赴至趙國邊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