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得沈如靜心里就是一跳,倒不是被徐元給鎮住了,而是陳牧跟他的形象對比起來,好像徐元的形象更具有說服力。
事實也是如此,徐元在演講的同時,彈幕上已經有網友在喊老公了。
而牛子們則是因為大放厥詞早早的被禁言,暫時的失去了戰斗力。
徐元道:“我剛才講了一個觀點,是在給在座的編劇指出一條新的道路。IP是信息傳播的有效傳達方式,以前沒有互聯網的時候,觀眾懂的可能都不是很多,但現在,編劇懂的,觀眾都懂了,但觀眾懂的,編劇卻不一定知道。
所以當時寫劇本的編劇,只要寫點自己身邊的東西,就很容易引起觀眾的共鳴,再加上一部分的藝術加工,一份口碑收視雙豐收的劇本就出來了。
但現在不行了,觀眾懂得比編劇還多,不論你怎么寫,都能被觀眾找出漏洞。這怎么解決?
當然是用我們騰達的方式——合寫劇本。
每個人寫自己懂的部分。規避掉已知的風險,之前網上不是有人說過,這是要把編劇變成流水線上的員工么?
錯!大錯特錯!這不是流水線,而是現代工業化的產品,只要有一個主線劇情把控,劇本就不會偏離方向,群策群力的寫法,也能將這種劇本發揮到極致。”
彈幕上已經有人再發問了。
“這特么不是一樣?”
“就是啊,這特么跟流水線有什么區別?”
“但,這個也有好處吧?至少不會再出現什么腦殘劇了。”
“確實,工業化,不對,這是標準化,美昂撒那邊好萊塢不就是這種方式?”
“各有好處吧,現在聽著挺不錯的。”
但徐元面前可沒有屏幕,他看不見網友們的問題。
“繼續說回原來的問題,每個編劇負責一段劇情,那么主體的劇情從哪來?要是還由原先的大編劇主導,那么底下負責劇情的編劇不就成了代筆么?
所以,為了避免發生這個問題,我引入了IP這個概念。
什么叫IP?由于信息的傳播方式,如果信息有效到達每個人的腦海中,人越多,這種共識就越強,而這種概念就叫IP。
我提出的這個方式完全是顛覆性的,不再有編劇費心費力的去寫一個劇本,而是轉而邀請網上熱點的故事主角,或者是大熱的小說作者。最優秀的挑十個人組成一個小組,不是寫劇本,而是寫故事。
將這些故事發到網上,再根據瀏覽,傳播的熱度進行淘汰,從中選出一個最熱門的IP,給予重金獎勵。
之后再邀請在座的幸運兒,進行二次創作。
這個就是我們顛覆性的創新理念,一個保證大火的題材,再加上專業編劇的改編,一個超級IP就這么研發出來了。
現在很多人都再講IP,但他們只能去發現IP,而不是像我們這樣,自己具備IP的開發能力。”
徐元說完之后,彈幕都已經炸開了。
觀看這個直播的不是是湊熱鬧的路人,還有很多編劇也在看著!就徐元剛才說的話,別看他說的好聽,這完全就是要挖編劇的根啊!
“艸!這特么養蠱呢?”
“哪個網絡作家這么沒脾氣啊!”
“寫故事給你們挑一個最好的?那其他人呢?編劇負責加工?署名歸誰?”
“嚇死了,這特么是要把錢全吃了啊!”
“媽的!我一開始還看陳牧那小子不順眼,現在這個徐元真的更不要臉了!”
“不對比不知道啊,陳牧雖然說得難聽,但好歹是真的支持編劇行業。這人就只想著自己掙錢。”
“果然,資本就是資本。”
“溜了溜了。”
但也有部分網友不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