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三國殺》運營看著《爐石傳說》、《皇室戰爭》、《陰陽師》等后起之秀紛至杳來。
看著別人大口吃肉,你愿意就啃饃饃嗎?顯然《三國殺》運營是不愿意的。
于是我們看到了,》三國殺》出新武將的頻率越來越快,到了中后期的時候。《三國殺》的武將池已經有246個武將了。
其實這種行為張牧也是可以理解的,不管是誰都是要恰飯的嘛。
但是《三國殺》官方太過急功近利,超模卡越出越多,甚至最后推出了神卡。
瞬間《三國殺》這款游戲就從一個博弈智商、技術和運氣的游戲變成了一個拼將游戲。
但是,游戲里面越來越強的新武將不僅損害著游戲平衡,同時也在倒逼著玩家氪金買新武將,不然在游戲里面根本寸步難行。
最終,新玩家對著海量的武將池望而卻步,老玩家對游戲的平衡怨聲載道。
雖然,三國中的文官武將成百上千,但是被大家津津樂道的就那么幾個,超強無敵的也就那一批人。
蜀漢的龍鳳、五虎,曹魏的五謀、五子、八宗親,東吳三孫、兩張、還有一堆元老和都督,群雄的就多了。
但是,這些人物在《三國殺》中作為將牌早就登場完畢了,而越往后越是些名不見傳的邊緣人物。
大家都知道這是小角色,那么誰搭理還會這些邊緣卡呢?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三國殺》的官方就只能賦予這些邊緣人物以大能力,所以超模卡越來越多,奇奇怪怪的人物也越來越多,將牌的失衡也越來越嚴重。
運營用增加武將牌的方式雖然能掙錢了,但增加武將不僅使得游戲的學習成本大大上升,而且還對游戲平衡產生了諸多影響。
最開始的標準版武將技能大多比較簡單,10秒就能看懂。
張飛無限殺、黃蓋賣血摸牌、趙云的殺當閃閃當殺。
但是隨著“風林山火”等擴展包的推出,新武將的技能已經不是用三言兩語可以說清楚了。
鎖定技、限定技、覺醒技、花色判定這些就不說了,還有越來越多的印記。
不過更致命的是,新武將的強度還遠超過標準版的武將。
如果說張飛在前期還有殺掉司馬懿的可能,那么后期的關羽連跟鐘會同臺競技的資本都沒有。
在新的武將面前,關羽張飛們已成“耄耋廉頗”,能選鐘會鄧艾的時候,沒幾個人會選關羽張飛。
就拿后期登場的禰衡、留贊這兩個角色說吧,一個邊緣到不能在邊緣的小醬油角色,但是官方為將這兩個將牌賣出去,直接強行賦予了一身變態的技能。
一個是單挑之王,一個拿到連弩能清全場。
這種完全破壞了游戲平衡的角色一旦登場,就是崩壞游戲平衡的時刻。
而游戲里面的玩家們多少講點情懷,對于新卡的質量期望自然會更高。
當文官武將的名氣與強度和他們的戰斗力嚴重失衡的情況下,《三國殺》就從一款現象級爆款游戲變成了一款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的雞肋游戲。
當然這也是集卡式游戲的通病:越到后期,前期的卡越弱;越到后期,越是神仙打架。
雖然三國殺并不算傳統意義上的集卡游戲,但也沒躲過游戲失衡、環境失控的問題。
為了避免走上前世的老路,張牧這次盈利方式將從毀平衡的賣將牌,變成以無屬性、技能加持的將卡皮膚、技能特效...這些裝飾道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