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就認為是成功的、是好的,根本不在乎,他的所作所為對社會大眾是有利還是有害。
今天一個游戲上線,明天一個游戲比賽,后天一個游戲嘉年華...各種見縫插針的軟廣告無孔不入,讓人想忽視都做不到。
以前人們放松身心的方式都是極為健康的,運動、旅游、下棋...
哪怕是幾個人圍在一起打麻將,這也比網絡游戲要健康得多。
打麻將尤其對孤獨癥、某些慢性病、神經緊張都有緩解作用。
而且,幾個人聚在一起打打麻將,歡聲笑語,交流感情,也可以使大腦處于興奮狀態,血液循環加快,延長腦細胞的生命力,保持心理平衡。
這些是現在當紅的那些網絡游戲可以辦到的嗎?
不能!
這些當紅網絡游戲不是教人殺人砍人,就是浪費人的時間和金錢,絲毫教育意義都沒有在游戲里面體現出來。
游戲的危害性,大家其實都是心知肚明的。
但是卻沒有一個人在意,大家心甘情愿成為游戲的附庸。
如今這個情況,在古代宋朝的時候也是發生過的。
當時人們都特別喜歡看戲,一副娛樂至上的感覺,宋代大儒朱熹的弟子陳淳看不下去了,就給皇帝上書奏折。
我覺得陳淳奏折里說的這幾條,對現在也非常適用。
一、奪民膏,為妄費。
現在的同學為了玩某公司的游戲、為了買裝備,每個月都能花上幾千、幾萬塊錢。
甚至有些學生寧愿在學校里餓著肚子不吃飯,也要省下錢來買裝備;或者跟家里要錢、欺騙家長,只為拿錢去玩游戲,實現什么電競夢。
古人說“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一絲一縷,恒念物力維艱”。
現在掙錢不容易,很多人辛辛苦苦,一個月才掙兩三千塊錢,這錢雖然少,但也是一家人一個月的開銷。
但是,這幾天出現一款游戲,引得無數人沉迷在里面,投入進去的金錢成千上萬,甚至更多。
山城一名12歲男孩為了打游戲買游戲裝備、抽獎,不到1個月花光爺爺10萬元積蓄。
白縣一留守兒童在奶奶家為了玩游戲把奶奶養老存折的3萬多都充值了游戲;
海城十六歲花季少女寒假期間,因游戲裝備把家里的55萬家底揮霍一空;
......
這些都是民脂民膏,都是老百姓的血汗錢呀,就這么輕易被游戲奪走了。
這些游戲玩了能當飯吃嗎?
能養家糊口嗎?
能讓父母開心嗎?
能讓家庭和睦嗎?
能讓國家強盛嗎?
不能。
都不能啊!
其實每每看到這些報道的時候,我都異常心痛。
我們小時候沒有這些害人的游戲,有的只是無邊的田野和小伙伴自創的很多小游戲,在地上隨便畫幾個格子就可以跳房子、用幾塊布縫起來裝上沙子就可以扔沙包、還有跳大繩、跳皮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