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會這樣?”
“原因很簡單——漢語的每個單字,都是可以單獨表意的。”
“而且每一個單字的含義都不是一成不變的,會隨著時間的演進、關聯詞匯的變化而不斷變化。所謂言有盡而意無窮,一個字,代表的不僅是這個字本身。”
“當我說‘月’的時候,你們腦子里出現的是什么?”
“僅僅是月球嗎?”
“不!”
“你們腦子里出現的還有: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有: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有: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
“有:長安一片月,萬戶搗衣聲。”
“美!”
“一個單字,就讓人覺得美。”
“一切和‘月’字有關的藝術作品、歷史事件、日常用語、文化符號,都會投射到‘月’這個字上面,并且形成復雜而深刻的關聯,還會隨著新作品新文化的出現而不斷迭代。這是只有文化璀璨歷史悠久的華夏,才能孕育出的獨特現象。”
“而這,就是漢字的‘意象’之源,也是漢字表意的深度所在,更直接導致了漢字無窮的表達潛力。”
“大家都知道,漢語特別容易玩梗,博大精深到連‘博大精深’這個詞本身都被玩梗了,原因何在?其根本原因,就在漢字表意的高潛力上。”
“意象萬千,詞意雋永,這是漢語高明之一。”
“另外一個,就要說漢字的‘形’了。”
“在字形方面,漢字說一句落筆成畫絕不夸張。”
“有同學要說了,我這是民族主義,是雙標。我們有書法,英語也有花體字啊,哪個國家哪個民族不會把自己的文字寫好看呢?”
“但我想說的并不是這個,我要從科學角度來解釋漢字的高明。”
“我們先看英語的書寫方式,字母語言的結構是什么樣的?平的。”
“二十六個字母以不同的方式排列,不管寫的好看不好看,總之是把基礎要素,也就是字母,沿著一條線向后排列延伸的,這就是英語的寫法。”
“如果我們不用二十六個字母了,廢除,替換掉,改成二十六種寬窄不同的豎線,能行嗎?”
“不行?”
“我告訴你們——完全沒問題。”
“我設定二十六種豎線,然后完全把字母替換成豎線之后,大家就會驚奇的發現,英語被轉換為一種大家非常常見的東西——條形碼!”
“不僅是英語,所有字母語言,都能這樣轉化成條形碼。”
“要不是日本人的祖先學走了漢字,單單只看他們自己的平假名片假名,一樣能轉化成條形碼。五十音圖嘛,算上清濁變化一共才幾種?很容易。”
“這說明什么?字母文字,是一種‘一維’文字。”
“字母文字的表意,要建立在一維直線上。越復雜的含義,就需要越長的直線。”
“那么反過來看看我們自己的漢語,漢字能轉化為條形碼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