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
“同學們別忘了,剛剛我們也說了,每一個漢字都是表意字,每一個漢字都要單獨造條。根據2007國家標準,僅僅是常用漢字就有六千七百多個,你要設計多少種寬窄不同的條?別說人眼了,機器掃都掃不明白!”
“所以漢字沒法轉化成條形碼。”
“真想轉化,還要從根上分析。漢字的字形,怎么寫的?”
“小學生都學過,上下結構、左右結構、包圍半包圍。”
“這說明什么?說明漢字是有縱向的延伸的。”
“想要精準指代一個漢字,除了橫軸,還要像數學的象限一樣畫一條縱軸。不管你怎么簡化,怎么抽象,哪怕都變成點陣也無所謂,這條縱軸本身是不可缺少的。”
“這說明,漢字,是‘二維’文字。”
“那么說回剛剛的問題,為什么漢字落筆成畫?你們見過一維的畫嗎?沒有吧。畫面畫面,畫是一個平面,是二維的。而漢字,也是二維的,所以漢字可以落筆成畫。”
“比喻來說,寫英語就是發電報,寫漢字就像發傳真,信息密度天壤之別。”
“一個是一維,一個是二維。”
“維度不同,高下立判,這是漢語高明之二。”
“講到這里,可能又有同學就想提出不同意見了。老師老師,你拿漢字和字母比完全是錯位競爭。漢字單字對應的應該是英語單詞,英語字母對應的是偏旁部首才對。你說單個字母不表意,走之提手、一撇一捺,不一樣也不表意嗎?吹這么半天,你這是雙標!”
“這個問題,我就要提到第三點了,漢字之‘音’。”
“A,這個字母,會念嗎?都會念。”
“辶,這個偏旁,會念嗎?能單獨發音嗎?”
“不能?”
“沒文化。”
“這個發音念‘齪’。”
“但不了解這個影響你讀‘運’、‘迷’、‘達’嗎?完全不影響。”
“不知道這個‘辶’的念法不丟人,因為絕大多數人都不會念。‘氵’讀音同‘水’你們知道嗎?也不知道。你們只知道這個叫三點水,知道那個叫寶蓋頭,單拿出來誰知道該怎么讀,沒學過。”
“但這并不會妨礙你們聽說讀寫,更不會讓你們變成文盲。”
“最多就是在面對一些喜歡掉書袋的文化人,比如我時,有小小的自卑而已。”
“可如果你不知道ABCD怎么念,那就絕對是英語文盲,而且會對英語使用產生巨大障礙。”
“中文是單音字,任何一個字都可以用一個音來讀出,并且構筑起完整的表意,所以我為什么要拿偏旁部首和字母對標?如果真拿偏旁對標字母,拿單字對標單詞,那我們的詞語成語對標什么?”
“單音表意,簡練協調,這是漢語高明之三。”
“所以,到底為什么漢語學起來很難呢?因為老外想學漢語的時候,要學習每一個字背后的無數意象,要記憶并理解信息密度更大的二維字體,要了解無窮無盡的言外之意,要學會字正腔圓的美麗發音,當然會覺得難。”
“綜上所述,同學們,我并不是要和英語老師打擂臺,阻止你們學英語。學英語是為了開闊眼界,但更要增強文化自信心。漢字,音美形美意無窮,縱觀世界還有第二份嗎?”
“獨一無二,美不勝收。”
(這一段就不是從哪個老師那里學的了,而是老壽在接觸多種語言之后的感受和發想,算是發自內心的私貨。)
(另外,括號內文字全都不計入收費字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