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怎么說,對于現在的蘇子長來講,完成案件才是重中之重,而系統對于案件是否完成的評判標準就顯得尤為重要。
在此之前,他只知道要完成“公平正義”的案子,然而就是這個“公平正義”才是最難以琢磨的。
“你想知道什么方面?”系統顯然卡頓了一下,大概需要想一想,這樣簡單的問題,也許可以簡單的回答。不過蘇子長顯然并不是需要簡單答案的人。
“關于‘公平正義’的評判標準。”蘇子長直接問出了自己心中的問題。
公平正義更是偏向于道德方面的詞匯。公平,指公正,不偏不倚,公為公正、合理,能獲得廣泛的支持,平指平等、平均。
正義則是對政治、法律、道德等領域中的是非、善惡做出的肯定判斷。
因此,公平正義更加偏向于唯心的判斷而非客觀的判斷。因為每個人、每件事都有一個不同標準的公平正義。
大范圍的公平正義也只是一個大范圍的概念,當具體到個人、個事時,就會出現不同的判斷和搖擺不定。
如果將公平正義作為案件的完成標準,那么每個案件都不同,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公平正義,這個標準就會顯得模糊不清,反而更加不容易完成。
蘇子長曾經代理過一家房地產公司的案件中,遇到一件拆遷還建的案子。
對方當事人認為,他原本的房子屬于臨街門面,所以房地產公司應當還建給他一間門面。
這對于他來說,就是‘公平’的。
然而,他的房子是過去那種小鎮上的老房子,幾乎所有的房子都是‘臨街’的,你要說它是‘門面’,打開門擺個攤自然也算的上門面。
但是對于房地產開發商來說,這種自然屬于住宅,還建給對方當事人同等面積的住宅自然也是‘公平’的。
在一個案子中,出現兩個或者更多的‘公平正義’是非常正常的事情,因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利益,自然也就有自己的‘公平正義’。離開了立場來空談‘公平正義’,在蘇子長看來完全就是在耍流氓。
系統沉默了一會兒,大概是在組成語言。蘇子長當然清楚它的難度,所以也安靜的等待系統給予他一個答案。
“當然不是廣泛意義上的公平正義。”系統嚴肅的說道:“我知道你明白,既然是做案件,那么每個案件中都有不同的公平正義。”
“所以,就像你第一個案件那樣,讓你的當事人在個案中獲得公平正義就可以了,當然,不能像過去一樣使用不允許的手段。”
“以事實為根據,法律為準繩?”蘇子長認可的點點頭,想了想問道:“如果不用一些手段,那么有的案子很難輕松打贏,我可以放棄嗎?”
“放棄案件啊……”系統隨意的回答道:“當然沒有什么問題了。”
“不過你要考慮清楚,因為現在接案子的根本不是你本人,而是陳怡榮。”
“你知道一個新人律師如果做得不夠好,名聲不夠響亮的話,會是什么結果吧?”
“……”他當然清楚,如果一個新人律師失敗太多次而被人懷疑,那么根本就沒有案子可以做了。
別以為律師各個都是高收入,有些律師一個月可是連一件案子都接不到。
“也就是說,如果陳怡榮接不到案子,我就沒辦法完成案子,沒有辦法完成案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