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堯帝在其期間截教卻是得到了一定的發展,輔佐堯帝的是截教門下多寶道人。
之前的兩帝,經過了西方教的輔佐,雖藥師和彌勒沒敢隨意傳播教義。
可隨著時間的推演,無量門久未出現在人族,導致人族對無量門的信仰大不如從前。
再加上之前的藥師和彌勒,壓根不敢傳教,生怕招惹了無量門,但就是他們的謹慎和不敢,讓之前的兩帝顓頊和帝嚳認為老師是仁慈之人。
這般輔佐人族,卻絲毫不要回報,作為弟子的他們自然要給老師的教派傳播一番。
因此,之前的顓頊和帝嚳時期,西方教成了無量門外,人族最大的信仰。
所以多寶輔佐堯帝的時候就不一樣了,有了西方教的專美于前,他自然看到了無量門壓根不在乎你傳教。
因此多寶輔佐堯帝的期間,堯帝耳濡目染,對截教很推崇,加上師徒的關系,截教開始在人族傳播開來。
不過多寶出于謹慎的顧慮,專門打壓西方教,很是減少了西方教經過兩帝的傳播的根基。
五圣被太初鎮壓后,就已經破裂了,為了拯救出師傅,他們豈會在意這些。
也因此,輔佐五帝期間,五圣門下有了巨大的沖突。
堯帝圓滿,一樣準圣中期,此后傳位于舜帝。
舜帝有人教門下玄都輔佐,看清楚了之前兩教的所作所為,玄都沒有了顧慮。
自輔佐舜帝期間,就推廣人教,為此打壓西方和截教兩教。
舜帝在位同樣四個元會,在位期間,最大的功績乃制定了人族的法律。
此外,舜帝在政治上又有一番大的興革。原已舉用的大禹、皋陶、契、棄、伯夷、夔、龍、垂、益等人,職責都不明確,此時舜命禹擔任司空,治理水土;命棄擔任后稷,掌管農業;
命契擔任司徒,推行教化;命皋陶擔任“士”,執掌刑法;命垂擔任“共工”,掌管百工;命益擔任“虞”,掌管山林;命伯夷擔任“秩宗”,主持禮儀;命夔為樂官,掌管音樂和教育;命龍擔任“納言”,負責發布命令,收集意見。
還規定考察一次政績,由考察三次的結果決定提升或罷免。通過這樣的整頓,“庶績咸熙”,各項工作都出現了新面貌。
上述這些人都建樹了輝煌的業績,而其中禹的成就最大。
此后舜帝功德圓滿,成就準圣中期,其輔佐之師人教玄都,一樣成就了斬一尸準圣初期的修為。
后舜帝禪讓與大禹,大禹有闡教門下廣成子輔佐。
至于原軌跡中的,舜帝禪讓給兒子商均,這里沒有出現。
想必是少了圣人的蠱惑,加之圣人門下也就敢傳播教義,不敢隨意的插手人族內部,所以沒有了波瀾。
畢竟自云中子、虛度、金靈開始,這三位就從不插手人族內部的事情,這也成了人族流傳下來的典范。
有典范在前,五圣門下敢插手人族內部的爭端,可能會被在位的共主不喜和懷疑。
總之,無量門的豎立典范,導致后面的五圣門下也不敢隨意造次。
就這般,人族五帝順利的來到了最后一帝大禹。
大禹為最后一帝,也為人族第一王朝的開創者,還有了結人族與妖族的因果定數。
禹是黃帝的玄孫、顓頊的孫子,母親是有辛氏之女,名叫女志,也叫脩己。
禹幼年隨父親鯀東遷,其父鯀被帝堯封于崇。
帝堯時,中原洪水泛濫造成水患災禍,百姓愁苦不堪。帝堯命令鯀治水,鯀受命治理洪水水患,鯀用障水法,也就是在岸邊設置河堤,但水卻越淹越高,歷時九年未能平息洪水災禍
接著禹被任命為司空,繼任治水之事。
禹治水三過家門不入,正是他勞心勞力治水的最好證明。
禹立即與益和后稷一起,召集百姓前來協助,他視察河道,并檢討鯀治水失敗的原因。
禹總結了其父親治水失敗的教訓,改革治水方法以疏導河川治水為主導,利用水向低處流的自然趨勢,疏通了九河。
在此期間顯然是困難重重的,幸好有闡教門下輔佐,為他煉制了探查水深淺的神針,也有開山劈岳的開山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