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到大總管韓軾宣正看著自己捂嘴偷笑,便自嘲道:“牙疼,歇口氣再回去!大總管不去外邊瞧瞧?”
“正好咱家也有些牙疼,我陪于大人一起歇口氣!”
陶夫人立于門前只是望著眾人,不說話,也不讓道。
眾官員面面相覷,卻無人敢上前。
知道陶夫人前來是為其夫陶鼐討要個說法,自覺躲不過去的吏部尚書楊鎮,只好硬著頭皮上前,怯生生的叫了一句:“劉伶郡主!”
“叫我陶夫人!”楊鎮的話,被硬生生的頂了回來。
楊鎮及其他知道陶夫人底細的人,眼皮子都忍不住的跳了幾下,知道今日怕是難以善了。
楊鎮好言勸道:“夫人,今日我等散朝后,還有不少緊急事情需要處理,還請夫人行個方便,讓出道!”
“讓道?”
一聲冷笑后,只見陶夫人拔劍出鞘,將劍懸于一側道:“我無意攔道,今日爾等想出這德正門,簡單,從我劍下穿過,否則,你等就耗在這里吧!”
楊鎮不禁后退了一步,苦澀的問道。“夫人,您這是?”
陶夫人冷聲道:“楊大人,你入主戶部多年,也是算是我顯武和章平兩朝的老臣,我問你,可識得我頭上鳳冠?”
楊鎮連忙俯首面露恭敬的道:“昔年先皇初登大寶之時,北上草原討伐戎狄,遭圍困秋翎山,是你父先忠勇將軍,以自身做盾,身中箭矢無數,馳馬殺出重圍,保先皇平安脫困,忠勇殉難,先皇冊封夫人郡主時,此鳳冠為當今太后親手為夫人戴上!”
陶夫人臉色不變,轉身望向一旁的戶部尚書姚文谷。
姚文谷面露苦笑,但還是立刻上前朝著陶夫人頷首。
“姚大人,你為戶部尚書,可知我手中長劍來歷?”陶夫人望著姚文谷問道。
“當年夏魏雋水之戰,是郡主帶領八百死士,用尸體堆出一條通道,將被魏軍圍困先皇和當時還是東宮的我皇給救出來,夫人身受大小傷無數,先皇賜下此劍!”姚文谷說完,又朝著陶夫人頷首一禮。
“兵部王大人!”陶夫人目光轉向兵部尚書王樹坤。
“見過夫人!”一直躲在人群中的兵部尚書王樹坤只得站出來。
“你該知道我手中此鞭為何物吧?”陶夫人臉色不變的問道。
“昔年,江湖游俠犯亂,夫人以上三流巔峰武道修為,只身入江湖,于鹿鳴湖畔斬上三流匪兇八人,于云浮之巔,激戰匪酋上三流巔峰八鼻金剛狄元順,梟首之,后得知有匪兇欲在秋獵時刺殺我皇,夫人一日跑馬八百里救駕,我皇賜下這金絲馬鞭,以彰夫人之功!”王樹坤答道。
“禮部尚書邱大人!”
早已做好準備的禮部尚書邱彥斌立刻上前,施了一禮,喚了聲夫人。
“你該是知道,我身上這一品誥命服的由來!”
“昔日戎狄犯境,翻過麓嶺,到達河安郡,兵鋒直指朝歌,陶大人親率一萬兵卒駐守河安一月有余,死戰不退,護得朝歌城無恙,贏得時機讓我皇從容調兵,大敗戎狄,感念陶大人功績,太后欽賜一品誥命服與夫人。”
“夫人也是在河安郡一戰中,腿部中箭,留下隱疾,陶大人疼惜夫人,不惜辭官欲照料夫人,后聽得太后身邊有一女官,有捏腳調理之法,得太后恩準,入宮隨女官學習捏腳之法月余……”
禮部尚書邱彥斌說到這,就未再說下去。
一些不明就里的人,聽到四位尚書的講述,頓時才知道這陶大人和陶夫人的威風。
陶夫人眼睛掃過眾人道:“難得諸位大人還記得,我夫先在燕州府,為百姓生計,抗旱安民,鞠躬盡瘁,爾等卻有這功夫在這里嚼舌根,我還是那句話,今日大家若想出此門,從我劍下俯首而過,不然,就這么耗著吧!先皇賜下的劍,也不算辱沒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