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結果,顯然是不能讓人滿意的。
尤其是崇明城的邊軍將領們,之前狼山其實不算竟要,因為山的兩邊是東萊與崇明,數條驛道穿梭環抱。
許家雖然綠林名聲不小,但也就是邊軍口邊的一塊肉,想吃只消跳個好時候。
但如今東萊易主,狼山的地勢就很要命了。
如果狼山是在崇明城手中,那么就能當做抵擋東萊進犯的屏障。
但如果反過來的話,就如芒在背,如鯁在喉。
所以崇明城的將領們認為,既然狼山寨已經投靠叛逆,那么崇明城便應該盡早下定決心,將狼山寨覆滅,奪回狼山的控制權。
因為東萊叛逆的野心昭然若揭,東萊、崇明早晚必有一戰。
此時狼山寨的應對雖然棘手,但還在崇明城可以解決的范疇內。
可一旦東萊城叛軍加入,狼山就成了難以處理的問題。
道理是很淺顯明白的,城中各個大員也表示贊同,但是崇明城還是只能選擇退軍。
為什么呢,因為不合規矩。
即便是邊軍統帥,要發起上萬人規模的攻堅戰,也必須要向朝廷報備。
正常來說,出于對邊軍將領的信任,中樞在簡單批閱后,便會放權下來,并予以物資或者兵員方面的支持。
畢竟秦明武在官府,天下最好的武者,全都是五大學宮的生員,哪怕只是臨時借調一批過來,也能大大增強邊鎮的實力。
也正是依賴這套系統,秦明在保持武力大規模領先的前提下,也維持著較低的軍費支出。
但萬事萬物都有兩面,這套依賴中樞的兵員系統在武皇病倒后,也暴露了它臃腫的一面。
從彭東來身死那日算起,崇明城方面就已經上表十數道請求增員,以及作戰的奏表。
但每一封送到中樞的奏表,都如石沉大海一般,毫無音訊。
其實,若只是沒有回應,以崇明城現有的力量倒不是不能自行其是。
可偏偏因為邊軍的特殊性質,讓崇明各個將領分外掣肘。
簡單來說就是,如果你的奏表沒有得到回應,那么你就乖乖等著。
但如果非國戰時,邊軍將領敢私自調動大批軍隊,那么就會被判定為起異心。
每個邊軍重城里頭,都有專門負責這方面工作的官員。
這些官員都是被皇室從小培養出來的家伙,心中盛滿對皇族的忠心。
平常的時候吧,也看不出這些人討厭的地方,但是在明皇昏迷的時段里,這些人就好像瘋了一樣。
他們紅著雙眼盯著邊軍令所的每次調動,就連將軍府的私兵行動也不肯放過。
邊軍將領但凡只要有一點點逾越的苗頭,他們就會立刻出現,叫停甚至剝奪邊軍將領指揮的權利。
任憑你如何闡述事實厲害,這些官員的答復只有一個。
不管有天大的理由,邊軍的動作都得等到中樞下令再說。
正是基于這樣的原因,即便崇明有心要剿滅狼山寨,但也不能大規模的調動邊軍發動攻擊。
而從東萊那邊傳來的消息看,那個叛逆已經在組織兵員,準備往崇明來了!
“閹黨誤國!”
巴隆將手中奏報撕成飛屑,朝著狗娃恨聲道:“日后新皇登基,我若為邊軍將領,定要上表一封,稱述監軍之弊!”
已經能夠自如活動手腳的狗娃聽到這么說,同賴九對視一眼,哈哈大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