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不喜歡《向日葵》,也沒必要說不懂藝術,可能就是對這種畫風沒興趣。
當然,也可以有人說不喜歡《melody》,可能會是覺得不喜歡這種風格。
一切都可以那來講嘛。
只要有自己合理的理由,自然就可以拿出來討論的。
而且,不論音樂的背后的東西。
哪怕他是已經票房很高的吳京、藝術造詣很好的梵高…
還是新人韓升、天后王非。
于是這個觀點成型,并上了熱搜的時候,已經是29號了。
估計兩個電影方都沒想到...
最后事情發展到這種地步,并且提升到了一定的高度。
黑暗中,好像有個什么東西冒出來點火花,哪怕是只有點點微光,但依舊也是照亮了點什么。
其實這幾天的討論,是真的很有意義的。
討論到后期,大家真正開始談音樂本身了。
而不是用其他的東西來講,電影方的營銷,明星本身的位置,以及別的什么...
只有這兩首歌,被反復收聽,然后各自比較,人人心中都有了自己的定數,而不是跟著純粹是媒體和營銷的方向走,沒受太多影響。
當然,也不是沒人依舊堅持自己的觀點。
但是很少見的,互聯網上能出現這種狀況:
對碰,爭論。
這其實也是華語樂壇很重要的一個前進動力,畢竟很少有一個時代樂壇的崛起純粹是靠一個人。
就算有,沒人做合格對手…
這個人也會懶下來,好幾年不發專輯。
而是很多音樂人的歌曲,就是碰撞比較出來的。就像那最輝煌的年代,應該是一群人都在熱情發歌,距離短得不得不讓眾多音樂開始比較,然后最后在各種評比的時候,難免會有輸贏。
現在么,本身質量不錯的音樂就沒那么多,大家還是相互很少能比較的:
其實,本來音樂就是一個大缸子。
都可以比。
結果現在要劃分區域,前輩后輩,男生女生,選秀學院...
最近這次,算是打破了一個坎。
當然,并不是說,每次都這樣比較都是對的。
可起碼,得有這樣的一個例子在,才能讓很多東西有的講,而不是純粹被各種其他不是音樂本質的東西壓住。
“哎喲,感覺這高度上的…”
而韓升本人,早就已經回到了《仙劍》劇組進行拍攝。
他也就是抽空看看。
畢竟事情爭論到這個份上,究竟誰輸誰贏,或許已經不是最重要的。那些真正愛音樂的人,都真實地為這件事情高興;那些喜歡明星特質更多于音樂的人,也算是明白了這兩者的邊界:
只要不是本人有什么原則問題...
音樂,就是音樂。
當然,山海世紀這邊還是默默地關注著這個結果:然后就驚訝地發現,在很多的投票里,《melody》會是更勝一籌。
有點意外,有點驚喜。
這當然并不代表者就一定是更優于另一方,也不代表著兩個歌手就因為這個而有什么個人的輸贏,但這件作品既然能打破常規并且有所勝出...
就有更多人意識到,
可能大家以前只是在這個時代里看待韓升。
但現在么,韓升,或者說韓升帶來的音樂,或許真的值得有那么一些更多的重視,與期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