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軒好歹現在也算是娛樂圈一方大佬,叫小曹有點托大,直呼其名顯得生硬,喊軒子關系沒熟到那個份上,所以韓三爺用了一個比較中性的稱呼。
“韓董,是這樣…”
曹軒沉吟了一下,還是直接表示:“這個計劃有點乏善可陳,與我預想的有些出入,我們這邊其實也有一個宣傳想法,不如您幾位聽聽。”
“好啊,我們洗耳恭聽。”
韓三爺這句話還真不是陰陽怪氣,在他看來,曹軒年少成名,身家巨富,肯定非同凡響。
另外,之前繁星的影視音樂項目成績一直十分亮眼,陸續又推出多位明星,顯然對宣傳炒作這方面有所心得,或許真有什么高見。
“其實關于這部電影,我們計劃了好幾個重要宣傳點,前面說的我本人第一次電影參演是其中之一,此外胡婧也同樣是首次參演電影,也可以做做文章。”
“順便還可以炒一炒你們二位的緋聞。”
某個中影工作人員補了一句,曹軒給了一個孺子可教的眼神。
說實話,不知道是不是覺得他曹大官人炒緋聞不新鮮了,還是國企不好主動拿這個宣傳,反正中影連這點都沒想到,讓曹軒有點無語。
不過現在點明,中影領導也沒有反對的意思,【曹胡戀】又要重出江湖。
一個國際天王,一個四小花旦,哪怕是舊聞也足夠吸引人。
宣傳營銷嘛,招式老舊無所謂,管用就行,只要有關注度,曹軒都可以和東宮娘娘來一場【分手—冷戰—合好—劈腿—分手—合好】的娛樂圈經年狗血大劇。
不過曹軒不愿意糊弄粉絲,也不喜歡私生活曝光,另外也怕玩脫了,所以宣傳期炒炒緋聞就罷了,日常還是盡量低調。
除了男女主電影處女作和緋聞,曹軒還提出了兩點。
暑期檔和七夕。
目前在內地電影界有一個公論,那就是暑期檔很涼,屬于一年中的淡季。
所以每年的國產優質項目都去搶賀歲檔和國慶檔。
但實際上這是一個謬論,內地電影的暑期檔現在或許談不上出色,但遠不至于到涼的地步。
暑期檔這個概念,最開始是從好萊塢那邊傳過來的,是每年的5月~8月,每年暑期可謂是好萊塢新片上映旺季,各種新片廝殺,讓媒體和影迷大呼過癮。
國內暑期檔最開始是在2001年被黃建新提出來的,就是未來執導《建國大業》那位。
他指導的電影《誰說我不在乎》,由馮鞏和呂麗萍主演,打出的旗號就是“中國第一部暑期檔娛樂片”。
但很可惜,最終只有1400萬的票房,雖然排在當年華語電影內地票房排行榜的第六位,但很難稱之為成功。
以至于內地暑期檔雖然被提出,也有了大片、娛樂、商業等概念,但是華語電影幾乎沒有亮眼成績,反倒成了好萊塢大片的自留地。
去年暑期檔,《星戰前傳2:克隆人的進攻》和《蜘蛛俠》聯手拿下將近1億的票房,《尋槍》和《天脈傳奇》加起來也有差不多4000萬。
在這個成績在總票房僅有9億的內地電影市場,怎么算也算不上涼。
但即便如此,出于對好萊塢的各方面心理,國內電影界還是對暑期檔重視不夠。
直到原時空的2003年,《黑客帝國2》《海底總動員》兩部進口片,程龍的《飛龍再生》,聯手又拿下1億多的票房。
連續兩年穩定1億+以上的票房,讓許多人看到了暑期檔的潛力。
新畫面張老板和老謀子幾經考慮,把新片《十面埋伏》打出了暑期大片的名號,登錄2004年暑期檔,并拿下1.56億的票房。
也正因為這部電影,讓國內的電影公司和院線方看到了暑期檔潛力,加大投入挖掘,最終成為國內電影市場每年數一數二的旺季檔期。
所以在業內普遍還不重視暑期檔的前提下,曹軒卻意識到這是一片藍海。
《男人戀愛時》完全可以打出暑期檔國產電影的旗號。
大片談不上,卻可以說是第一部暑期檔國產商業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