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2月8號,大年三十,除夕夜
京城,小吃店,老板娘正踮著腳去夠卷簾門,還沒碰到,一個手就率先抓到了卷簾門往下拉。
老板娘回頭一看,樂了:“你們劇組不是過年不放假嗎。”
“過年不放長假,但短假放啊,不然除夕、初一兩天,誰有心思干活。”
姜常把門拉到半截,突然想起了什么:“怎么沒貼春聯?”
老板娘有點不好意思:“你又不在,我怕高。”
“店里有嗎,過年哪有不貼春聯的,貼完再走。”
“我記得之前店里賣飲料的送了我一套,但是沒有漿糊,透明膠布行嗎。”
“行。。”
姜常踩著椅子,在老板娘的指揮下,把印的飲料廠廣告的春聯貼上。
【兩岸金雞歌一統,九州赤子報三春】
姜常欣賞了一下對聯,點點頭:“回頭這家的飲料要多進點,老板講究人。”
老板娘不關心春聯,轉身跑去商店買了一掛鞭炮,她自己不敢點,現在姜常來了,可著勁的使喚。
噼里啪啦的鞭炮聲中,小吃店正式關門,門口的告示是大年初三開門。
老板娘拍了拍手,一招呼姜常:“走,回家包餃子去。”
回去的路上,兩人又買了點熟食,原本老板娘計劃一個人過年,沒買多少菜,現在姜常來了,多少還是得準備一點。
春節物價比普通翻了幾番,姜常買了斤醬牛肉和一只燒雞,就被老板娘趕緊叫停,一直到家了,還在嘀咕商家黑心。
與身為京漂的姜常不同,老板娘是京城人,更或者說是門頭溝。
雖然從地理位置和行政所屬是地地道道的京城人,但是在老京城人眼里,就是丫冀省的,以至于老板娘對外都是聲稱外地人。
90年代末,剛剛結婚老板娘和丈夫來京城打拼,結果不到一年丈夫就因故去世,成了寡婦。
老板娘受不了娘家、婆家和親朋好友各種言辭,索性就在京城久住,用積蓄和借的錢開了個小吃店,雖然不算賺錢,但也不愁溫飽。
有了經濟獨立的底氣,老板娘極少和老家聯系,一個人過起了日子。
雖然自由自在,但有時也孤獨寂寞,直到姜常的出現。
2001年,初到京城的姜常,掙不到什么錢,日子困難,常常到小吃店厚著臉皮蹭電視看,一來二去和老板娘熟悉。
2002年初,有感出頭無望的姜常準備放棄京飄生涯,離開京城,返回老家。
臨走之際,姜常來到老板娘的店里借酒消愁,正好看到了曹軒當初的新歌《你的答案》,被歌曲和mv李銖銜的勵志故事鼓舞,決心繼續留在京城。
此后三年,姜常依舊沒有達成自己成為明星的夢想。
但是好在堅持的久,再加上肯吃苦,也有一定能力,他也慢慢在京城的群演圈混出了點名堂。
現如今,姜常是京影廠這一片最大的群頭之一,手里掌握上千特約、群演資源,甚至可以和不少劇組和公司中層搭上話。
放在群演開局的華娛文,也算是新手村大boss了……
這兩年內地影視市場開始繁榮,姜常收入也不斷增多,雖然遠談不上小康水平,但日子總算有奔頭了。
而三年前的那一夜,不但讓曹軒成為了他的人生偶像,一直給他安慰鼓勵的老板娘,也給姜常的心理留下了很深的印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