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說是一個劇組,但不在一個地方拍戲,又沒有對手戲,出入時間也不一樣,運氣不好,平時都難打上一個照面。
這也是為什么,曹軒一來劇組就先過來打個招呼的原因,后面等他正式拍攝,怕是沒什么時間過來。
曹軒在武戲組一直待到晚上,才返回繁星影視城,準備周瑜戲份的拍攝。
《三國·赤壁》這部戲的開篇,直接是劉琮投降,曹操拿下荊州,劉備被迫從新野撤退,攜民撤退。
經歷了一場追擊戰之后,子龍救主,張飛喝斷當陽橋,局勢終于安穩。
但天下已得大半的曹操并沒有安穩,馬上厲兵秣馬,準備拿下江東,徹底一統天下。
原本還算安穩的江東局勢瞬間危急,內部分為投降派和主戰派,主公孫權左右為難。
這時,剛剛在江夏站穩腳跟的劉備也決定聯孫抗曹,以軍師諸葛亮為使,出使東吳,準備說服東吳結盟。
他和主戰派的魯肅接上線,來到東吳,舌戰群儒,打壓了東吳內部投降派的囂張氣焰,剩下的就是說服東吳一個人——大都督周瑜。
書里周瑜是這時候出場的,但是電影肯定不能這么拍。
他作為電影最大賣點,大半個小時不出場,觀眾不得炸鍋。
所以周瑜得出場,而且得在荊州剛被曹操拿下,也就是電影開場不久后就得出場。
而曹軒進組之后,也是拍的周瑜出場的第一場戲。
鄱陽水師大營
頭上梳著發髻,一身白袍常服的曹軒英姿勃發,俊朗不凡,端坐在主座之上,撫琴自得。
這時,侯勇飾演的魯肅匆匆而來,手里拿著帛布:“公瑾,荊州降了。”
琴聲一亂,周瑜按住琴弦,接過魯肅手里的帛布,瀏覽一番后,不禁搖頭失笑。
“劉景升(劉表)半輩子的基業拱手讓人,不知泉下有知,如何作想。”
江東一代目孫堅是死于劉表之手,二代目和三代目都沒少和荊州打仗,積怨頗深,周瑜看到這種情況,自然嘲弄大過可惜。
魯肅也是類似想法,不過此時更多的是另一種情緒。
“公瑾,荊州既落入曹操手中,則江東危矣,主公和我等何去何從,皆系你一念之間。”
周瑜朗聲大笑:“子敬不必試探,江東是伯符托付我手,任曹孟德百萬雄兵,我江東健兒絕非不戰而降之輩。”
“有大都督此言,江東無憂。”
魯肅起身施禮,周瑜又表示,曹軍勢大,僅江東一地,畢竟掌難鳴,應尋找一強力盟友,合力抗曹。
江夏劉備,當世英雄,旗下有關張趙數位猛將,軍師諸葛亮足智多謀,可派遣使者聯絡。
有劉備在江夏一帶,至少可以牽制曹軍在荊州各郡的部分主力,為江東分擔部分壓力。
《三國演義》是魯肅向孫權進言,然后聯絡的劉備,電影里自然就歸功給周瑜了,作為東吳的實質軍事指揮,尋找強力盟友合力抗曹,也確實是周瑜的正常思維邏輯。
這里要說明一下,《三國演義》里羅貫中為了突出諸葛亮,黑了周瑜不說,也抹黑了一把劉備等人。
不仔細看原著的話,很多人都以為整個赤壁之戰就是東吳和曹操決戰,劉備集團除了諸葛亮,其他人都是拉拉隊,打完仗了之后去搶人頭、搶地盤,特別不講究。
但實際上,赤壁之戰劉備集團雖然不是主力,但也是孫、劉聯軍的重要組成部分。